学佛无缘且学僧,是谁衣钵与传镫。
十年尘梦如流水,面壁功夫我未能。
学佛无缘且学僧,是谁衣钵与传镫。
十年尘梦如流水,面壁功夫我未能。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在芦苇中渡江的场景,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抒发了对朋友行为的思考和感慨。首句“学佛无缘且学僧”,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选择学佛之路的不解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缘的态度。次句“是谁衣钵与传镫”,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朋友所接受的佛法传承的疑问,衣钵与传镫在中国佛教文化中象征着佛法的传授与继承。
接下来的“十年尘梦如流水”,运用比喻手法,将过去的十年时光比作流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回忆如同流水般逝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最后一句“面壁功夫我未能”,则直接点明了诗人自己未能达到如同朋友那样深入修行、静心悟道的境界,流露出一种自谦与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学佛之路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修行境界的反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深邃的哲理与情感交融之美。
鬓发已斑白,衣绶方朱紫。
穷贱当壮年,富荣临暮齿。
车舆红尘合,第宅青烟起。
彼来此须去,品物之常理。
第宅非吾庐,逆旅暂留止。
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
有如蚕造茧,又似花生子。
子结花暗凋,茧成蚕老死。
悲哉可奈何,举世皆如此。
掌纶知是忝,剖竹信为荣。
才薄官仍重,恩深责尚轻。
昔徵从典午,今出自承明。
凤诏休挥翰,渔歌欲濯缨。
还乘小艛艓,却到古湓城。
醉客临江待,禅僧出郭迎。
青山满眼在,白发半头生。
又校三年老,何曾一事成。
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
云水新秋思,闾阎旧日情。
郡民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倚作天仙弄地仙,誇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天。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著鞭。
墙西明月水东亭,一曲霓裳按小伶。
不敢邀君无别意,弦生管涩未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