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倚瑶台喝月行,嗔他鸾鹤不相迎。
当时酒态公然好,今日诗狂太瘦生。
千百辈,尽容卿,问谁堪与耦而耕。
灌夫已去袁丝死,沦落人间少弟兄。
曾倚瑶台喝月行,嗔他鸾鹤不相迎。
当时酒态公然好,今日诗狂太瘦生。
千百辈,尽容卿,问谁堪与耦而耕。
灌夫已去袁丝死,沦落人间少弟兄。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的《鹧鸪天·寓兴用稼轩韵同蘧庵先生作三首》中的第二首。陈维崧以豪放派词风著称,此词亦体现了他的才情与个性。
"曾倚瑶台喝月行"描绘了词人往昔在仙境般的环境中饮酒赏月的豪迈情景,显示出词人的洒脱不羁。"嗔他鸾鹤不相迎"则借仙鹤不迎接暗指世态炎凉,不识英雄。
"当时酒态公然好,今日诗狂太瘦生"两句,词人对比过去豪饮的风采与如今因诗才过度消耗而显得消瘦,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自己才华的自嘲。
"千百辈,尽容卿,问谁堪与耦而耕"表达了词人对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度人生。
最后两句"灌夫已去袁丝死,沦落人间少弟兄",借用历史典故,灌夫和袁丝皆为豪杰,但已不在人世,暗示自己在人间的孤寂,感叹没有像他们那样的兄弟可以共患难。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豪放情怀,又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词人的人生际遇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