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新道中即事·其三》
《永新道中即事·其三》全文
清 / 黎士弘   形式: 古风

一山一山过,细雨鸣嘐嘐。

西风号四野,壮士安能豪。

嵯峨望城郭,中多蓬与蒿。

鸡犬不闻声,灯焰空寂寥。

老母隔江城,儿心中夜劳。

仲弟陷文法,意外生波涛。

日遣两儿去,急难京华路。

会与少弟见,有泪如河注。

念之摧心肝,焉得生羽翼。

不如颠倒卧,庶几忘百虑。

未明起披衣,残月犹在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永新道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忧虑。首句“一山一山过,细雨鸣嘐嘐”以连续的山岭和细雨声渲染出环境的寂静与凄凉。接着,“西风号四野,壮士安能豪”表达了诗人面对风雨时的无奈与英雄气概的消沉。

诗人远望城郭,只见蓬蒿丛生,一片荒凉,“鸡犬不闻声,灯焰空寂寥”,更显孤独与落寞。他思念远方的老母和身处困境的弟弟,内心充满忧虑,“老母隔江城,儿心中夜劳。仲弟陷文法,意外生波涛”。

为了解救困境中的亲人,诗人决定派遣儿子前往京城,“日遣两儿去,急难京华路”,期待与小弟重逢,但想到此情此景,不禁悲从中来,“会与少弟见,有泪如河注”。他深深感叹,“念之摧心肝,焉得生羽翼”,表达了对无法立即飞往的无奈。

最后,诗人表达出一种消极的情绪,“不如颠倒卧,庶几忘百虑”,希望借此暂时忘却烦恼。天还未亮,他已起身披衣,残月挂在树梢,画面凄清,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无尽愁绪。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家庭牵挂。

作者介绍
黎士弘

黎士弘
朝代:清

黎士弘,字愧曾,长汀濯田陈屋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14岁补博士弟子员,36岁中举人。清康熙元年(1662)任广信府推官,为政清廉,听断精明,六载审理十三县案件,释放无辜数百人,人们称赞他为“黎青天”。康熙三年,广信府属玉山县迭遭战乱,百姓离乡背井,士弘前往省问疾苦,招集流散各地百姓,垦田定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不到一年,百废俱兴,民气渐复。
猜你喜欢

答刘茂生寄怀

昨夜入我梦,今朝得尔书。

彽徊一水上,凄断八行馀。

欲去愁江永,期归在岁除。

不知堤畔柳,春信近何如。

(0)

徐孟孺招游新筑还集景文堂·其二

司寇菟裘地,翳然林水间。

一从辞北阙,四海仰东山。

君接夔龙武,曾随鹓鹭班。

韦贤旧业在,莫漾白鸥閒。

(0)

度小湘

春水平于席,舟行若在虚。

江晴舞独鹤,沙静拜群鱼。

柳桥樵客饭,芦岸蛋民居。

沿月过湘去,榜歌闻夜渔。

(0)

赠卢无献

卢生昂藏七尺躯,少薄章句不为儒。

南来淬剑沧溟上,拂袖欲探骊龙珠。

自信虎头非食肉,共知猿臂有雄图。

有时走马出东郭,玉靶横穿金仆姑。

琼崖昨日兵戈接,尽道黎人一鼓灭。

岂意丛林隐祻机,几阵官军尽流血。

幕府尚欲成前功,白羽南来飞不绝。

卢生此时奋臂起,奉檄徵兵向吴越。

我闻黎姓本跳梁,鸱张豕突固其常。

圣朝但当置度外,岂必悉甲事穷荒。

韬弓卧戟彼何世,穷兵黩武得无伤。

君不见前年征交南,生民膏血成寒潭。

交人含怒思一逞,至今虎视方耽耽。

贪功挑衅覆辙在,兵连祸结复何堪。

鄙人之忧在桑梓,不觉喋喋言至此。

方今羯卢在疆场,九边烽火正相望。

丈夫倘有报国志,岂无卫霍足相方。

况生勇略世莫当,万石之弩不轻张,愿生善用其所长。

(0)

晴月

木杪云初亮,山前瀑布寒。

光辉今夜倍,圆缺几人看。

柳影池心乱,琴声露气漙。

含情与谁语,惆怅夜漫漫。

(0)

虎丘中秋·其六

白公堤上月徘徊,海涌峰前众乐催。

不尽游人谁复识,吹箫或有市中来。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