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清见底,白石净堪数。
移船溪上过,忽见浣纱女。
清溪清见底,白石净堪数。
移船溪上过,忽见浣纱女。
这首诗描绘了清溪的清澈与宁静,以及溪边浣纱女的生动场景,展现了明快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卷。
首句“清溪清见底”,以“清”字贯穿全诗,点明了溪水的清澈透明,仿佛能直接看到溪底的景象。接着“白石净堪数”进一步描绘了溪底的纯净,白石清晰可见,可以细数其数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自然环境。
“移船溪上过”,诗人乘船在溪水上缓缓前行,这一动态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流动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最后,“忽见浣纱女”,在不经意间,诗人发现了溪边正在浣洗纱布的女子,这一意外的发现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活气息和人物情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鲜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