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常安画梠,飞不离雕梁。
饶有依人智,那无梦客祥。
双行书案上,率啄粟场傍。
塞外曾稀见,屋成结队翔。
巢常安画梠,飞不离雕梁。
饶有依人智,那无梦客祥。
双行书案上,率啄粟场傍。
塞外曾稀见,屋成结队翔。
这首诗描绘了雀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先,“巢常安画梠,飞不离雕梁。”这两句描绘了雀鸟的栖息地,巢筑在画梠之上,飞翔时也不远离雕梁,表现了雀鸟对家园的忠诚与依赖。
接着,“饶有依人智,那无梦客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容雀鸟聪明伶俐,仿佛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没有梦中客的预兆,暗示着它们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关系。
“双行书案上,率啄粟场傍。”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雀鸟的生活场景,它们成双成对地在书案上跳跃,快速地啄食粟米,生动地展现了雀鸟的活泼与忙碌。
最后,“塞外曾稀见,屋成结队翔。”这句描述了雀鸟在边塞地区较少被见到,但当它们聚集在一起飞翔时,形成壮观的景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雀鸟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生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共生自然生态的赞美。
我闻辨才师,解空称第一。
病子得摩顶,其疾顿若失。
救物运真悲,了心非幻术。
声名动寰宇,退身性愈密。
峨峨龙井峰,篁竹不透日。
终朝无来宾,筇枝自横膝。
此道何寥寥,差肩佛摩诘。
无生无不生,一以贯禅律。
安得两羽翰,归飞参丈室。
稽首慕高风,天地相终毕。
暑雨正郁陶,流汗坐深甑。
忽闻公素来,清风先满径。
高谈别后事,琳琅发吾听。
听之复何如,五月冰雪莹。
况逢至治朝,日月开二圣。
大臣用老成,群辟要方正。
如公亦几人,尚未擢谏诤。
浮舟每经年,山川寓幽兴。
皇皇岁华晚,曳屣漫吟咏。
行矣勿徘徊,金门待新命。
春归白昼永,庭虚民事退。
寻幽何所之,佳宾幸同载。
出门十馀里,仙者馀迹在。
非实固难评,洞壑茅可爱。
绿萝垂长帘,秘景得藏晦。
造深揭苇火,陟险汗渐背。
中宽稍可休,仰视覆圆盖。
石乳忘岁年,物象千万态。
龙泓绀澄碧,溢溜渐飞洒。
阴森毛骨寒,志往力殊怠。
磨崖记名姓,斯游定难再。
人生足离合,世役异屯泰。
清风起林杪,萧瑟动天籁。
归欤亦何求,盈筐采兰艾。
陵阳三峰压千里,百尺危楼势相倚。
海波不动蛟龙盘,叠玉无尘霜雪洗。
溪光冷浥山光润,色接金陵古名郡。
青猿啸断四五声,白鸟归飞两三阵。
四时之景皆可观,六月来游肤发寒。
有时下瞰北山雨,只道林林银竹竿。
贤哉光禄余太守,昨引佳宾列樽酒。
朝饮三百杯,暮吟三百首。
不为阴惨严刑诛,长吐阳春活残朽。
御史曾书治绩碑,州人尽祝灵椿寿。
沈沈罗幕更漏稀,灯如撒星公醉归。
丝篁前引后鼓鼙,珠履交错行迟迟。
丈夫得意不为乐,借问百年能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