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宗皇帝挽词·其二》
《高宗皇帝挽词·其二》全文
宋 / 留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南北休兵久,仁恩及物深。

九龄终帝梦,四海遏韶音。

圣学高于古,衰衣始自今。

一抔陵上土,他日卜嵩岑。

(0)
翻译
南北双方长久以来停止了战争,仁爱恩惠广泛覆盖万物。
唐玄宗晚年,他的梦想终于实现,天下再次听到和谐的音乐。
圣人的学问超越了古代,节俭之风从此时开始兴起。
陵墓上的一捧泥土,预示着未来会有人选择嵩山作为归宿。
注释
南北:指唐朝时期的北方和南方。
仁恩:指皇帝的仁慈和恩惠。
九龄: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713-741年)。
帝梦:指皇帝的政治理想或统治愿景。
韶音:指和谐美好的音乐,象征盛世。
圣学:指圣人的学问,这里指儒家经典。
衰衣:指节俭的衣着,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陵上土:指陵墓上的泥土,暗示死亡。
卜嵩岑:卜,预测;嵩岑,嵩山,这里代指未来的葬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留正在悼念高宗皇帝时所作的挽词第二首。留正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高宗皇帝的敬仰和哀思。

"南北休兵久",言及高宗时期国家经历长期和平,展现了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得战乱得以平息,百姓得以安宁。

"仁恩及物深",进一步赞扬了高宗的仁德,他的恩泽广泛而深厚,惠及天下万物。

"九龄终帝梦",暗指高宗的统治时间虽不算长,但其影响深远,如同长久的梦境般深入人心。

"四海遏韶音",用音乐的比喻,形容高宗的教化如韶乐般和谐美好,传遍四海。

"圣学高于古",高度评价了高宗的学问和智慧,超越了古代先贤。

"衰衣始自今",暗示高宗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后继者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抔陵上土",直接描绘了皇帝陵墓的景象,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他日卜嵩岑",以嵩山为象征,预言高宗的英名将如同嵩山一样,永载史册,流传后世。

整体来看,这首挽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歌颂了高宗的功绩,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感慨。

作者介绍
留正

留正
朝代:宋

留正(1129年—1206年),字仲至。永春昭善里留湾(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南宋宰相,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留正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1] 为政清正廉明,文武并用。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等,封魏国公。卒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师。宝庆三年(1227年),追谥忠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今已佚。
猜你喜欢

巡寨偶书

穷寇转趋海,吾邦备宜先。

连年戍役频,徵兵及渔佃。

扶戈或稚齿,婴胄仍华颠。

未知戎伍肃,朱旗乱长阡。

林端晚燧发,石际飞梯悬。

崎岖樵牧地,万灶生浮烟。

我行视营栅,儿戏端可怜。

倚兹形势险,寇至常迁延。

群凶昔吾军,赤指抨鸣弦。

防胡屡瓦解,合寇俄星连。

犹多燕赵儿,意气非当年。

骈车载珍宝,结骑驰婵娟。

时危天稔乱,事岂汝能专。

怒风飞惊涛,河梁失归船。

四顾天地黑,揽衣思茫然。

(0)

同吴居安入开善四首·其四出山

日日冬气昏,霜风不镰面。

回舆始见山,数点寒中现。

我行得胜友,笑语生华绚。

如何剑峰南,咫尺不常见。

(0)

同张守谒蔡子强观砚论琴偶书

共造中郎室,明窗玩好奇。

砚珍镌子石,琴古斲孙枝。

篆鼎飘香远,茶瓯转味迟。

自惭尘土累,清话得移时。

(0)

山寺见牡丹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0)

登鹅湖妙峰亭次韵

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

晴风吹放天全露,吹尽江南江北云。

(0)

愁倚阑/春光好·其二

淮水阔,楚山长。恨难量。不道愁离人独夜,更天凉。

佳节虚过重阳。更篱下、折尽疏黄。

看取清溪三百曲,是回肠。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