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西来祖意,但与衲僧巴鼻。
香林坐久成劳,东山睡多损气。
有问西来祖意,但与衲僧巴鼻。
香林坐久成劳,东山睡多损气。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充满了哲理与幽默。诗人释慧空通过与“西来祖意”的对话,探讨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有问西来祖意,但与衲僧巴鼻",这里的“西来祖意”指的是从西方传来的禅宗教义,而“衲僧巴鼻”则是对禅僧日常生活的戏谑描述,暗示了禅宗修行的简朴与直接。这种对话方式体现了禅宗中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精神。
接着,“香林坐久成劳,东山睡多损气”,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禅修过程中的体验。在“香林”(可能象征着清净的修行环境)长时间静坐,虽然有益于心灵的净化,但也可能带来身体上的劳累;而在“东山”(可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修行地)过多的睡眠,则可能损耗精神活力。这反映了禅宗修行中平衡身心、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轻松诙谐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和修行智慧,展现了禅宗独特的哲学视角和生活态度。
邯郸旧公子,骑马又鸣珂。
手挥白玉鞭,不避五侯车。
闲愁春日短,沽酒入倡家。
一笑千万金,醉中赠秦娥。
如今高原上,树树白杨花。
长安车马地,此院闭松声。
新罢九天讲,旧曾诸岳行。
能诗因作偈,好客岂关名。
约我中秋夜,同来看月明。
松柏乱岩口,山西微径通。
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
正殿倚霞壁,千楼标石丛。
夜来猿鸟静,钟梵响云中。
岑翠映湖月,泉声乱溪风。
心超诸境外,了与悬解同。
明发唯改视,朝日长崖东。
湖色浓荡漾,海光渐曈朦。
葛仙迹尚在,许氏道犹崇。
独往古来事,幽怀期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