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非求进静非禅,咋舌吞声过十年。
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
干戈岁久谙戎事,枕簟秋凉减夜眠。
攻苦惯来无不可,寸心如水但澄鲜。
动非求进静非禅,咋舌吞声过十年。
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
干戈岁久谙戎事,枕簟秋凉减夜眠。
攻苦惯来无不可,寸心如水但澄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名为《即目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修养与内心世界的诗歌。
“动非求进静非禅,咋舌吞声过十年。”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外界的喧嚣和自己的内在修为有一种超然的态度。虽身处世俗,但内心却保持一种静默与禅意,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
“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领悟。溪水激荡,其浪花犹如堆积的岩石;雨过天晴,云层就像串联在一起的铜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连贯。
“干戈岁久谙戎事,枕簟秋凉减夜眠。”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军旅生涯的熟知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长期从军,使得诗人对战事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在秋夜清凉之时,即便枕戈待旦,也难以安然入睡,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宁与忧虑。
“攻苦惯来无不可,寸心如水但澄鲜。” 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自我肯定。面对生活中的困顿和痛苦,诗人已习以为常,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克服的;而自己的心灵,就像清澈见底的水一般,只要保持纯净,便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清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坚韧不拔的个性,以及他对于生活、战争与精神修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