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文章动汉京,黄金如土不留情。
名山游尽逢僧语,半偈常参气渐平。
廿载文章动汉京,黄金如土不留情。
名山游尽逢僧语,半偈常参气渐平。
这首诗《赠张穆之(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廿载文章动汉京,黄金如土不留情。”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张穆之才华横溢、不为金钱所动的赞誉。文章在汉京(指当时的京城)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黄金在他眼中如同泥土一般,不值得留恋,这体现了张穆之高尚的人格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名山游尽逢僧语,半偈常参气渐平。”则描绘了张穆之游历名山大川,与僧人交谈的情景。他通过聆听佛法,内心逐渐平静下来。这里不仅展现了张穆之的游历生活,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的修行与成长,以及对佛教智慧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穆之个人经历和精神境界的描绘,赞美了他的才华、人格以及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执着。王邦畿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西风蓦地惊秋,天涯乍觉羁愁起。
高楼一角,疏帘半卷,阑干倦倚。
月堕江空,云垂海立,夜凉如水。
算王粲登楼,悲秋宋玉,都未省,心中意。
极目长空万里。望乡关、白云无际。
头颅大好,江山如此。人间何世。
肯信元龙,飘零湖海,未除豪气。
只情怀万种,年来尽迸,作征衫泪。
天际芝云,吹隓绮户,年时杜曲相见。
鬲叶疑莺,当花误蝶,的的风情不浅。
犹隔帘栊,早隐约、波明山远。
越髻低扶,秦音半改,可人心眼。欲倩青禽将密款。
奈长被、微波划断。
覆盎春云,连昌夜雨,觉此情难遣。
定何时、明烛底,携宫袖、临风细看。
茗艼花前,道相逢、今生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