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龙在庙堂,虽然有佥议。
苍生得父母,自是天之意。
鄱阳气候正,文物皆鲜媚。
金镜有馀光,春风少闲地。
膺门倚寒碧,到者宁容易。
宾从皆凤毛,爪牙悉猿臂。
楼台千万户,锦绣龙歌沸。
大惠虫鸟全,至严龙虎畏。
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
诗搜日月华,道咽神仙味。
嘉树白雀来,祥烟甘露坠。
中川一带香,□开幽邃地。
逸少情有馀,东山境不啻。
恭闻圣天子,廊庙犹虚位。
应知黎庶心,只恐徵书至。
夔龙在庙堂,虽然有佥议。
苍生得父母,自是天之意。
鄱阳气候正,文物皆鲜媚。
金镜有馀光,春风少闲地。
膺门倚寒碧,到者宁容易。
宾从皆凤毛,爪牙悉猿臂。
楼台千万户,锦绣龙歌沸。
大惠虫鸟全,至严龙虎畏。
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
诗搜日月华,道咽神仙味。
嘉树白雀来,祥烟甘露坠。
中川一带香,□开幽邃地。
逸少情有馀,东山境不啻。
恭闻圣天子,廊庙犹虚位。
应知黎庶心,只恐徵书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神话生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夔龙在庙堂"一句,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夔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吉祥之兽,其出现在庙堂,象征着一种崇高而神圣的存在。"苍生得父母,自是天之意"则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顺从天命的情怀。
接下来的几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象:镜光、春风、碧绿的膺门,以及楼台间千万户人家的热闹场景。"金镜有馀光,春风少闲地"中的“馀光”和“闲地”,透露出一种淡雅脱俗的情调。
诗中还出现了许多神话生物,如凤毛、爪牙猿臂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它们的出现在这里,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氛围。"楼台千万户,锦绣龙歌沸"则是对繁华景象的描摹,其中“龙歌”更是超现实的表现手法。
至于"大惠虫鸟全,至严龙虎畏"一句,则是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一切生物和谐共处,而不会受到威胁。"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之美无法完全捕捉的感慨。
后半首诗继续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描绘,其中"嘉树白雀来,祥烟甘露坠"一句,更是将仙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拉得无限宽广。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圣明君主的敬仰以及对民心所系的关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神话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超脱凡尘、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树犹如此亲安在,岁月去人何迅速!
陟岵陟屺望不及,入室升堂成宿昔。
劬劳未报弃诸孤,号泣旻天涕沾臆。
走兽闻之失其群,飞鸟闻之堕其翼。
物之感也有如此,宜尔诸孤哀罔极。
始丰先生辞馀力,文章今擅欧苏笔。
记成不忍再三读,未及终篇语呜咽。
乃知人皆有父母,天性油然非染习。
孝思不匮永锡类,草偃风移而俗易。
三复始丰记,击节为太息。
往求二木之所在,果然拔地俱千尺。
孝子之父见手植,造物于斯有阴骘。
君不见东坡所记三槐堂,魏公德符在他日。
京师众大区,鞍马俱俊游。
相逢念轻薄,解赠双吴钩。
性命付然诺,妻子托绸缪。
朝过狭斜道,暮宿娼家楼。
五侯与之谈,七贵为之谋。
心膂誓百年,羽翼期九州。
当其势合时,喝倒黄河流。
一朝资用尽,门户无鸣驺。
乡关耻独归,京邑难久留。
慨念平生怀,徘徊顾河丘。
浮云讵终朝,失意将焉尤。
咄咄青天怪。怪天公,聪明懵懂,一般看待。
处仲唾壶成底事,如意铁都敲坏。
此公死,诸君大快。
落拓江湖年少侣,只君先、了结文魔债。
作仙佛,永无碍。雨声灯影魂何在。
还记他、偏衫醉帽,狂奴故态。
满纸白描秋水影,落笔山林气慨。
在秦柳、苏辛之外。
不少旗亭同赌酒,奈词坛、从此无君派。
眼中泪,为谁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