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黄河·其一》
《过黄河·其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已尽江南路,黄河带月过。

客心愁地阔,风力入霜多。

日色依山澹,鸿声怯冻和。

从来辛苦意,孤负好岩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过黄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已尽江南路,黄河带月过”,诗人从江南一路而来,终于到达了黄河边,月光下的黄河显得格外壮丽,仿佛是连接南北的纽带。这里不仅写出了地理上的过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转变与升华。

颔联“客心愁地阔,风力入霜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广阔的大地、凛冽的寒风、厚重的霜雪,这些自然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苦闷。这里的“地阔”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是对心灵空间的象征,暗示了诗人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无力感和孤独感。

颈联“日色依山澹,鸿声怯冻和”,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的黄河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连绵的山峦上,显得柔和而淡雅;远处的大雁发出的叫声,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凄凉。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尾联“从来辛苦意,孤负好岩阿”,总结了诗人整个旅程的感受。他反思自己的旅途,意识到虽然经历了许多艰辛,却似乎并未达到心中的期望或目标。这里的“好岩阿”可能指的是诗人理想中的归宿或某种精神寄托,但最终未能实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悟。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探索与反思。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题画·其一

断矶石罅两舟舣,繁木云边孤馆藏。

有客读书忘俗虑,绿杨风软日初长。

(0)

寄县丞魏尚质·其一

一缄书寄见真情,令我相思雪发生。

语寂空庭閒白昼,满帘槐影日微明。

(0)

芜湖县

芜湖旧名邑,官廨几经年。

鼓响来祠下,舟行到县前。

江花寒泣露,浦树暖浮烟。

遥忆祁阳尹,同宗赖汝贤。

(0)

枭矶

拳石耸江中,波流四面同。

今传神显异,昔诧女英雄。

巴蜀经营远,荆吴割据通。

魂归思故国,不祀永安宫。

(0)

佛指峡舟中见月有感·其二

去县离百日,思乡隔万山。

民心应久望,月色自长閒。

江隐蛟螭窟,天开虎豹关。

姮娥如有意,清影照苍颜。

(0)

和游新吴寺诗韵有小序·其二叶字

招提境清幽,小径萦曲折。

登高目可舒,揽秀意犹惬。

石坛花雨飘,琴室松风歇。

向晚偶题诗,写遍寒蕉叶。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