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阁低临碧水,寺楼半隐青峰。
师承本得北苑,津逮何妨九龙。
霭霭瑶林云起,垂垂钟乳泉淙。
大似若冰洞畔,惠山雨里曾逢。
溪阁低临碧水,寺楼半隐青峰。
师承本得北苑,津逮何妨九龙。
霭霭瑶林云起,垂垂钟乳泉淙。
大似若冰洞畔,惠山雨里曾逢。
此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溪阁、碧水、青峰、北苑、九龙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首句“溪阁低临碧水”,描绘了溪阁与碧水相依的和谐画面,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寺楼半隐青峰”则展现了山寺与青峰相映成趣的景象,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师承本得北苑,津逮何妨九龙”两句,既表达了对艺术传承的尊重,也暗示了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北苑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茶产地,此处或暗喻艺术创作的源泉;九龙则可能象征着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霭霭瑶林云起,垂垂钟乳泉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层次感,云雾缭绕的瑶林与潺潺流动的钟乳泉,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而富有生机的世界。最后,“大似若冰洞畔,惠山雨里曾逢”两句,通过对比和联想,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广阔而神秘的空间,仿佛置身于冰洞之中,或是雨中的惠山,感受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艺术与自然融合的深刻感悟,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审美情趣。
我友顾子敦,躯胆两俊伟。
便便十围腹,不但贮书史。
容君数百人,一笑万事已。
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磨刀向猪羊,酾酒会邻里。
归来如一梦,丰颊愈茂美。
平生批敕手,浓墨写黄纸。
会当勒燕然,廊庙登剑履。
翻然向河朔,坐念东郡水。
河来屹不去,如尊乃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