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仗黄钺,奋起逐天狼。
腥风一以荡,功烈冠百王。
明明二三臣,规画参世纲。
关石与和钧,仰成维后皇。
神京控六服,松柏郁崇冈。
一朝鼎湖升,珠襦永斯藏。
玄居肃休穆,瞻礼虔弗遑。
小臣守末位,愿言觐耿光。
皇祖仗黄钺,奋起逐天狼。
腥风一以荡,功烈冠百王。
明明二三臣,规画参世纲。
关石与和钧,仰成维后皇。
神京控六服,松柏郁崇冈。
一朝鼎湖升,珠襦永斯藏。
玄居肃休穆,瞻礼虔弗遑。
小臣守末位,愿言觐耿光。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恭谒孝陵》描绘了对祖先的尊崇和对皇家功业的赞美。首句“皇祖仗黄钺,奋起逐天狼”展现了先祖英勇无畏,挥舞着象征权威的黄钺,对抗外敌的场景。接着,“腥风一以荡,功烈冠百王”歌颂了其荡平腥风血雨、功绩超越百王的壮举。
“明明二三臣,规画参世纲”赞扬了辅佐帝王的忠臣们,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如同经纬天地的纲常。接下来的诗句“关石与和钧,仰成维后皇”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臣子对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
“神京控六服,松柏郁崇冈”描绘了皇陵所在之地的雄伟壮观,象征着皇家威严和永恒。当皇帝升遐,“一朝鼎湖升,珠襦永斯藏”,表达了对逝去君主的深深哀思和尊敬。
“玄居肃休穆,瞻礼虔弗遑”表达了对陵寝的庄严肃穆之感,以及朝臣们虔诚的祭拜之情。结尾“小臣守末位,愿言觐耿光”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的谦逊,希望能有机会亲睹圣贤之光,表达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也反映了对国家和皇权的忠诚。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
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