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赞先朝,群推同谱光荣,曾共琅琊膺帝眷;
德星欣聚处,何意名贤凋谢,竟偕蛰老步仙班。
新政赞先朝,群推同谱光荣,曾共琅琊膺帝眷;
德星欣聚处,何意名贤凋谢,竟偕蛰老步仙班。
此挽诗以哀悼徐子静先生之辞,其文笔深沉,情感真挚,尽显对逝者之缅怀与敬仰。
首句“新政赞先朝”赞颂徐先生在新政策下,为前朝政事之赞誉,彰显其卓越贡献。次句“群推同谱光荣”则描绘出徐先生在群体中因其功绩而共享荣耀之景,凸显其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曾共琅琊膺帝眷”一句,以琅琊山之典故,寓指徐先生曾得帝王之恩宠,进一步强调其非凡身份与历史地位。
下半阙转而抒发哀思之情。“德星欣聚处”一句,以“德星”喻指徐先生,表达对其品德之高度赞扬与敬仰。然而,“何意名贤凋谢”一句转折,透露出对徐先生离世之意外与痛惜。最后“竟偕蛰老步仙班”以“蛰老”与“仙班”对比,既表达了对徐先生年高德劭的肯定,也寄托了对其仙逝后灵魂升入仙境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此挽诗通过巧妙的比喻与对比手法,既赞美了徐先生生前的辉煌成就与高尚品德,又深情地表达了对其逝世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操。
妾家清河边,七叶承貂蝉。
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
亲戚不相识,幽闺十五年。
有时最远出,秪到中门前。
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
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
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
弯弓猎生人,百步牛羊膻。
脱身落虎口,不及归黄泉。
苦哉难重陈,暗哭苍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