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时读书乐·其四》
《四时读书乐·其四》全文
宋 / 翁森   形式: 古风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太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0)
注释
木落:落叶。
水尽:江河干涸。
千崖:千座山崖。
迥:迥然,不同。
太吾:此处指诗人自己。
真吾:真实的自我。
韦编:古代书籍的编绳,代指书籍。
灯动壁:灯火摇曳照壁。
高歌:大声唱歌。
雪压庐:雪花堆积在屋顶。
地炉:烧柴的地炉。
茶鼎:煮茶的鼎。
烹活火:烧旺火。
读书者:读书之人。
数点梅花:几点梅花装饰。
天地心:天地之间的灵性或心意。
翻译
树叶凋零,江河干涸,千座山崖显得荒凉枯寂,我在此刻看到了真实的自我。
独自坐着,对着灯火翻阅韦编(古书名,此处泛指书籍),深夜高歌,雪花压顶,屋舍静谧。
地炉中燃着旺火,茶鼎煮沸,这是读书人最享受的时刻。
何处能寻得读书的乐趣?只有那几朵梅花,仿佛天地间的灵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读书的乐趣,以季节景象和生活细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宁静而深沉的心境。首句“木落水尽千崖枯”形象地刻画了冬季的萧瑟,暗示读书人面对自然变化的淡然心境。接着,“迥太吾亦见真吾”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自我反思,达到内心深处的真实与纯粹。

“坐对韦编灯动壁”描绘了夜晚读书的情景,灯光摇曳,映照着书卷,显示出读书人的专注与投入。“高歌夜半雪压庐”则以豪放的歌声和大雪的环境,烘托出读书带来的精神振奋和忘我境界。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写出了读书人享受的简单生活乐趣,炉火炽热,茶香四溢,这种清静与温暖正是读书人追求的精神世界。

最后,“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以梅花的孤傲和坚韧象征读书人的品格,读书的乐趣不在外物,而在内心的感悟和天地之间的广阔胸怀,点明了诗的主题——读书的真正乐趣在于提升自我,体悟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冬日读书为线索,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读书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满足的高尚情操。

作者介绍
翁森

翁森
朝代:宋

台州仙居人,字秀卿,号一瓢。宋亡,隐居教授,取朱熹白鹿洞学规以为训,从学者甚众。有《一瓢集》。
猜你喜欢

长安旅情

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

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

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0)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0)

解闷十二首·其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0)

华山

青苍河一隅,气状杳难图。

卓杰三峰出,高奇四岳无。

力疑擎上界,势独压中区。

众水东西走,群山远近趋。

天回诸宿照,地耸百灵扶。

石壁烟霞丽,龙潭雨雹粗。

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

浅觉川原异,深应日月殊。

鹤归青霭合,仙去白云孤。

瀑漏斜飞冻,松长倒挂枯。

每来寻洞穴,不拟返江湖。

傥有芝田种,岩间老一夫。

(0)

边风行

边马萧萧鸣,边风满碛生。

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声。

袭月寒晕起,吹云阴阵成。

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

(0)

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其八

忆昔江南年盛时,平生怨在长洲曲。

冠盖星繁湘水上,冲风摽落洞庭渌。

落花舞袖红纷纷,朝霞高阁洗晴云。

谁言此处婵娟子,珠玉为心以奉君。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