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富的自然景象和深远的思想情感。"满目飞明镜"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好像满眼都是清澈明净的镜子一般,展现出月亮的洁白无瑕。"归心折大刀"则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决绝和坚定,可能是对某种情感或欲望的一种割舍。
"转蓬行地远"一句,以蓬草比喻行走者的孤独与渺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远方的向往。"攀桂仰天高"则表现了诗人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渴望,攀援着高贵的桂树象征着对高处不止的追求。
"水路疑霜雪"一句,以水路上仿佛可以看到霜雪的景象,描绘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自然氛围。"林栖见羽毛"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细微之物的观察和欣赏,即便是在树木间飞舞的鸟儿羽毛也不肯放过。
最后两句"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中,“白兔”指的是明亮的月亮,而“秋毫”则是形容月亮下的细微之物。诗人在欣赏这宁静而美丽的夜景时,竟然有种想要一一计算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又异常珍贵的自然之细节的冲动。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月光下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世界万物细微之处的深切关注和欣赏。
咨予乏时才,始愿乃丘壑。
强走十五年,朱颜已非昨。
低回大梁下,屡叹风沙恶。
所欣同舍郎,诱我文义博。
古声无慆淫,真味有淡泊。
追攀风月久,貌简非心略。
君恩忽推徙,所望颇乖错。
尚怜得经过,未比参辰各。
留连惜馀景,从子至日落。
明灯照亲友,环坐倾杯杓。
别离宽后悲,笑语尽今乐。
论诗知不如,兴至亦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