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朱郎中白都庄》
《题朱郎中白都庄》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

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ūlángzhōngbáidōuzhuāng
sòng / wángānshí

xiāotóngshǒucāngzhōuchán

shānguāngdiàoànjiāngchuīyān

zhàngtīngmínglánkànzhǒngtián

míngshígòngxīngzàinián

注释
桐庐守:桐庐郡的官员。
沧洲:水边,这里指桐庐的水乡环境。
廛:简陋的小屋,此处指住所。
钓岸:钓鱼的河岸。
藜杖:用藜草制作的手杖。
篮舆:竹编的轻便小车。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共理:共同参与治理。
他年:未来的某一天。
翻译
潇洒的桐庐郡守,寓居在水边的简陋小屋。
山色倒映在钓鱼的河岸,江面上炊烟与雾气交织在一起。
手握藜杖,聆听舟楫摇橹的声音,乘坐竹篮车欣赏农田劳作。
在清明的时代,我希望能一同参与治理,这样的乐趣还需等待未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开篇即以清新的语气勾勒出一片宁静的山村景象。"萧洒"形容微风习习,"桐庐"指的是用桐木搭建的简易住宅;"沧洲"则是指水中的小岛或沙洲,而"寄一廛"意味着诗人在这里暂居。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接下来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山光"指的是山间透过来的阳光,而这阳光并不是直接照射,而是通过水面反射过来,营造出一种柔和的光线效果。"隔钓岸"则强调了山与江水之间的距离感;"江气"特指江边湿润的空气,而这种空气又被炊烟所渲染,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既温馨又略带迷离。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诗人继续描写自己的田园生活。"藜杖"指的是竹制的拐杖,而"听鸣橹"则是说诗人在田间劳作时,能够听到远处耕田工具发出的声音;"篮舆看种田"则表明诗人亲自参与或观察着农事活动,如同一个真正的农夫。

"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深意。"明时"指的是清晨的时光,而"须共理"意味着在这清新的早晨,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此兴在他年"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田园生活的长久向往,这种向往并非短暂,而是跨越年华的恒久情感。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对日常田园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状态的期待。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有家

荒荒掷岁华,三载荡天涯。

狼藉移双鬓,间关散五蛇。

砧催南浦怨,风送北堂嗟。

梦转鸡鸣候,犹知是有家。

(0)

四言诗十六首·其十六

虾蟹离象,外坚内妎。离中含阴,阴中生害。

故其育也,子缀腹外。

(0)

日月湖竹枝词·其三

踏青醵解杖头钱。细草新堤可醉眠。

岙底渔家閒晒网,不知何处有湖鲜。

(0)

游江心寺

古刹开奇胜,群峰四望遥。

帆樯浮浩荡,尘阁起岧峣。

清磬龙听法,空阶月送潮。

衰年还浪迹,犹得一停桡。

(0)

代笼鸟语

我本无羁物,劳君爱念频。

飞鸣聊自适,饮啄每相亲。

绿树无知己,朱阑是故人。

何时成羽翰,花坞望来轮。

(0)

夜渡汉川感事

萧萧匹马入孤村,聚落无多拥县门。

风递爨烟迷白屋,雨驱行色滞黄昏。

戍空导火存婺妇,夜静惊人走弱孙。

难后凄凉不堪说,尚愁荒政隔重阍。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