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骑前头是九华,未能游历已咨嗟。
好将秀色开尘眼,又被浮云一半遮。
旌骑前头是九华,未能游历已咨嗟。
好将秀色开尘眼,又被浮云一半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九华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
首句“旌骑前头是九华”,以“旌骑”象征行进中的队伍,巧妙地点出诗人是在跟随队伍前行的过程中,偶然一瞥便看到了九华山的身影。这里的“九华”不仅指出了山名,也暗示了其在诗人眼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
次句“未能游历已咨嗟”,表达了诗人虽未有机会亲临九华山进行游览,但仅凭远观,心中已生出无限的感叹和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九华山的神秘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后两句“好将秀色开尘眼,又被浮云一半遮”,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他希望借助九华山的秀美景色来洗涤心灵,去除世俗的尘埃,达到心灵净化的效果。然而,现实总是充满遗憾,美丽的九华山被浮云遮挡了一半,这既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缺憾,而正是这些缺憾,增添了追求的渴望和珍惜的分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的渴望与赞美,也有对现实局限的无奈与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吉文江水走玉虹,我家水西君水东。
有时相思即命驾,连床夜两听松风。
中间薄宦各分散,南飞鴐鹅北飞雁。
朝来驿骑打谯门,有客有客来相见。
闻君携家入帝京,椎鼓发船天上行。
也能枉辙九十里,来访江西道院僧。
诗家两仙宿台省,红药苍苔紫薇影。
若问山僧作么生,日晏莺啼眠不醒。
一门三相千子孙,后有公家前诸袁。
有治国谱无县谱,种爱在堂铭在门。
谁能不徼鬻爵恩,民乃不识田亩钱。
姓名堕在诸公口,去去云霄稳著鞭。
三年为寮无间然,公行何得搀吾先。
取别当愁今更喜,定知同醉西湖莲。
城中安得山,无山安得诗。
我入五羊城,遂与山水辞。
有镜不敢览,尘面我自知。
解维来归亭,山水奔相随。
水光动我巾,山色染我衣。
舟行将一月,恨速不恨迟。
山云来未已,江月皎无滓。
开怀放之入,出语颇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