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烧荒原外,寒云大泽中。
马嘶知驿近,驼吼欲生风。
碧草沙堤出,红桥涧水通。
遥看行殿近,旗影夕阳红。
野烧荒原外,寒云大泽中。
马嘶知驿近,驼吼欲生风。
碧草沙堤出,红桥涧水通。
遥看行殿近,旗影夕阳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塞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光与人文气息。
首联“野烧荒原外,寒云大泽中”以“野烧”和“寒云”为背景,勾勒出一片苍茫的景象,荒原上野火烧得热烈,远处则是笼罩在寒云之中的大泽,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颔联“马嘶知驿近,驼吼欲生风”则将视角转向了边塞特有的交通工具——马和骆驼。马儿的嘶鸣声昭示着驿站的临近,而骆驼的吼叫声仿佛能引发一阵阵风,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之处。
颈联“碧草沙堤出,红桥涧水通”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碧绿的草地从沙堤上延伸出来,红桥横跨于山涧之上,水流潺潺,桥影倒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景观。
尾联“遥看行殿近,旗影夕阳红”将视线引向远方,行宫近在咫尺,夕阳下,旗帜的影子映照在地面上,呈现出一片温暖而庄严的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边疆的统治者及其权力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貌和人文情怀,既有壮美的自然景观,也不乏对边疆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人言怖魔像,非金亦非铁。
若作世金铁,开士亦不现。
禅坐应念往,一钵千家供。
顺佛遗敕故,不宣示神通。
有为中无为,火聚开莲花。
无为中有为,甘露破诸热。
魔子目怖畏,我无怖畏想。
或欲坯镕之,为己富贵梯。
赖世主慈观,虎兕失爪角。
或得野狐书,有字不可读。
狐涎著其心,字义皆炳然。
却来观六经,全是颠倒想。
今世青云士,慎莫作此解。
魏侯得名能治剧,江湖作吏声籍籍。
人言才似钜鹿公,诏书擢守二千石。
前日见贤后得罪,艾封沾襟复自悔。
牛刀割鸡不作难,看公来上宿迁最。
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
少小看飞腾,中年嗟远屏。
风撼鹡鸰枝,波寒鸿雁影。
天不椓斯文,俱来集台省。
日月黄道明,桃李春昼永。
时平少犴狱,地禁绝蛙黾。
颇怀修故事,文会陈果茗。
当时群玉府,人物殊秀整。
下直马阗阗,杯盘具俄顷。
共醉凌波袜,谁窥投辖井。
天网极恢疏,道山非簿领。
何曾归闭门,灯火生寒冷。
欲观太平象,复古望公等。
贱子托后车,当烦煮汤饼。
老农年饥望人腹,想见四溟森雨足。
林回投璧负婴儿,岂闻烹儿翁不哭。
未论万户无炊烟,蛛丝蜗涎经杼轴。
使君闵雪无肉味,煮饼青蒿下盐菽。
岂云剪爪宜侵肌,霜不杀草仍故绿。
幽灵奰赑西山雾,牲肥酒香神未渎。
得微往从董父餐,宁当罪系葛陂渊。
卜择祠官齐博士,暴露致告苍崖颠。
请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
生鹅斩颈血未乾,风马云车坐相及。
百里旌旗洒玉花,使君义动龙蛇蛰。
老农欢喜有春事,呼儿饭牛理蓑笠。
博士勿叹从公疲,明年麦饭滑流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