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分院上都二首·其二》
《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分院上都二首·其二》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浅坡平叠碛漫漫,拂岭青帘罨画看。

毡屋起营羊胛熟,土房催顿马通乾。

挏官走驿传金碗,冰正分奁贮玉盘。

莫上乡台望南北,白云微处是枪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生活景象与风俗,充满了浓厚的边疆特色。首句“浅坡平叠碛漫漫”,以“浅坡”、“平叠”、“碛漫漫”描绘出边塞之地的广阔无垠,给人一种辽阔而荒凉的感觉。接着,“拂岭青帘罨画看”,通过“青帘”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边塞人家的生活场景,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毡屋起营羊胛熟,土房催顿马通乾”,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边塞地区的独特生活方式。羊胛熟,意味着牧羊人忙碌了一年,羊群已经肥美;土房催顿,暗示着边疆人民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马匹的奔跑与通达象征着边疆的交通与生活状态。

“挏官走驿传金碗,冰正分奁贮玉盘”,这两句则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挏官走驿,传递信息与物资,体现了边疆与外界的联系;金碗与玉盘,象征着边疆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与互动。

最后,“莫上乡台望南北,白云微处是枪竿”,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过于向往远方,因为那片白云深处,可能隐藏着战争与冲突。这句话既是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和平的渴望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文化、交流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边疆社会的独特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理解与关怀。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题宪检校沈公望云图

隐侯家世巽湖阴,何事看云怅别心。

亲舍几年违色养,宦游千里戴华簪。

乌台月暗怀乡远,鹤发秋来入梦深。

自昔忠臣缘孝子,白华歌尽有馀音。

(0)

赠张明府入奏

满县棠梨春著花,郎官书奏觐京华。

帆开楚水犹逢雁,道过金坛得到家。

紫禁曙钟云外听,白门春酒日边赊。

遥知马首春归早,不待青门尽种瓜。

(0)

题江山烟雨图

梦渚苍苍入楚烟,岳阳南面雨如悬。

人家寂历青枫外,仙峤空濛独雁边。

飞阁迥临闻笛处,微钟遥到钓鱼船。

孤帆莫向潇湘浦,云暗苍梧水泊天。

(0)

早秋怀林良箴因忆东峰诸上人

正月孤帆别远津,秋风林下忽沾巾。

他乡久住愁双鬓,故国遥看隔几尘。

江海又逢初下叶,关河同是未归人。

坐来更忆东山赏,共对閒僧话夙因。

(0)

题陈敬山晋安丹室

丹室人间那可寻,嵩丘王屋五云深。

先生结茆在何处,坐令九转成黄金。

芙蓉出鼎秋花吐,曲密房幽夜窗曙。

阳遂光中结坎离,方诸影里交龙虎。

早服还丹变羽翰,弱流东逝任漫漫。

秦皇汉武徒辛苦,骊山茂陵荒草寒。

有时买药春城暮,门掩西林杏千树。

相逢稽首长桑君,与君竹木枝头露。

(0)

题传别驾存省堂

大路久榛芜,末流异溪径。

淳庞日已隳,遂令此心病。

众伪挥我真,百邪乱吾正。

谁知灵台中,澹然大虚静。

驯扰无外驰,澄明见初性。

嘉尔有道人,于时复存省。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