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春风入绣鞍,可怜东野一生寒。
皇州花好无人管,不用新郎走马看。
浩荡春风入绣鞍,可怜东野一生寒。
皇州花好无人管,不用新郎走马看。
这首诗《探花词三首(其二)》由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诗中“浩荡春风入绣鞍”一句,以春风拂过绣鞍的生动画面,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绣鞍的使用则暗示了人物的行踪或活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动态的春景图。
“可怜东野一生寒”一句,借用了唐代诗人孟郊的别号“东野”,表达了对孟郊一生清寒境遇的同情与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隐喻,以及对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惋惜之情。
“皇州花好无人管”描绘了京城中花开得如此美好却无人欣赏的场景,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美好事物忽视或冷漠的态度。
“不用新郎走马看”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否定的方式强调了无需特意去观赏,言外之意是这样的美好自然景观本应被更多人所关注和珍惜,但现实却是被忽视的状态。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无奈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
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
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
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睿略皇威远,英风帝业开。
竹林方受位,薤露忽兴哀。
静塞妖星落,和戎贵主回。
龙髯不可附,空见望仙台。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
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
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
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谢公日日伤离别,又向西堂送阿连。
想到越中秋已尽,镜河应羡月团圆。
北津杨柳迎烟绿,南岸阑干映水红。
君到襄阳渡江处,始应回首忆羊公。
心尽玉皇恩已远,迹留江郡宦应孤。
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
瘴鬼翻能念直心,五年相遇不相侵。
目前唯有思君病,无底沧溟未是深。
柯亭之椽不复得,蕲州黄竹今尚存。
苍崖翠壁产修干,千顷萧索烟云昏。
羌人眼力发天巧,长笛裁成凤膺饱。
老龙馀响出空星,欲喷炎天作秋晓。
西湖夜寂凉风生,山头一钩新月明。
商声恓悲羽声壮,行子忽忽难为情。
时无绿珠清音激皓齿,野王临风三弄亦已矣。
唯有愁端无古今,举刀不断东流水。
深闺兰灯照空床,笛声不如离恨长。
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万事浮云过寥廓,且醉杯中琥珀薄。
君不见玉管横吹黄鹤楼,江城五月梅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