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当午。更时值离明,罡填鬼户。
萧斋炼草成丹,扶急持危,遵生济度。随时俗。
还将酒泛菖蒲,庭栽葵菽。
臂悬彩线灵符,衣纫兰佩,门悬艾虎。
当轩海榴喷火,池莲艳日,垂杨宿雾。
且自散发披襟,腾吟吊古。竞渡声喧,何处争旗鼓。
叹流光,半生过隙,等闲如许。岁逐良辰去。
看新月,又催日暮。抵事虚歌舞。
扶沉醉,更向玉人低语。满捧瑶卮,莫停金缕。
月当午。更时值离明,罡填鬼户。
萧斋炼草成丹,扶急持危,遵生济度。随时俗。
还将酒泛菖蒲,庭栽葵菽。
臂悬彩线灵符,衣纫兰佩,门悬艾虎。
当轩海榴喷火,池莲艳日,垂杨宿雾。
且自散发披襟,腾吟吊古。竞渡声喧,何处争旗鼓。
叹流光,半生过隙,等闲如许。岁逐良辰去。
看新月,又催日暮。抵事虚歌舞。
扶沉醉,更向玉人低语。满捧瑶卮,莫停金缕。
这首《瑞龙吟·端午》是明代文人高濂所作,以端午节为题材,通过描绘节日景象和习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月当午”、“离明”、“罡填鬼户”等词描绘了端午时节午夜的独特氛围,显示出神秘与祥瑞的气息。
“萧斋炼草成丹,扶急持危,遵生济度”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和长生的追求,以及在端午节中采药、炼丹的习俗。“随时俗。还将酒泛菖蒲,庭栽葵菽”写出了端午饮菖蒲酒、种植葵菜的风俗,以及佩戴彩线、艾虎等避邪装饰。
“当轩海榴喷火,池莲艳日,垂杨宿雾”则描绘了节日里盛开的花卉和清晨的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散发披襟,腾吟吊古”表达了诗人借端午节的氛围来抒发怀旧之情,而“竞渡声喧,何处争旗鼓”则展现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最后,“叹流光,半生过隙,等闲如许”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感叹,认为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抵事虚歌舞,扶沉醉,更向玉人低语”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放纵和对美人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浓厚的节日气氛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