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钺如林拥重臣,兵多翻觉少遗民。
名城白水鱼游市,荒邑青天鬼捉人。
赤矢寇名能止疟,黄麻赦诏不医贫。
大河以北成瓯脱,千里炊烟绝桂薪。
节钺如林拥重臣,兵多翻觉少遗民。
名城白水鱼游市,荒邑青天鬼捉人。
赤矢寇名能止疟,黄麻赦诏不医贫。
大河以北成瓯脱,千里炊烟绝桂薪。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凋敝与人民的苦难。首联“节钺如林拥重臣,兵多翻觉少遗民”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虽然朝廷派遣众多官员和军队试图稳定局势,但百姓却越来越少,反映出战争对人口的严重摧残。
颔联“名城白水鱼游市,荒邑青天鬼捉人”进一步渲染了战乱环境的恐怖与荒凉。名城因战乱而变得如同荒野,市场空无一人,仿佛鱼在白水中游动;荒僻的小城在晴朗的天空下,人们仿佛被鬼魂捉住,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恐惧与绝望。
颈联“赤矢寇名能止疟,黄麻赦诏不医贫”则揭示了战争中医疗资源的匮乏。即使有名号的敌人,也无法通过箭矢来阻止疟疾的传播;而朝廷的赦免诏书也不能解决穷苦百姓的生活困境,形象地反映了战乱时期民生艰难的现实。
尾联“大河以北成瓯脱,千里炊烟绝桂薪”总结了战乱对北方地区的影响,大河以北的土地成为无人问津的边疆,千里之内炊烟稀少,连柴火都难以寻觅,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的破坏。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战乱时期的社会现状,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对社会的极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