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丹兮报状元,宫罗轻剪玉肌寒。
杏园走马泥金信,何似红尘骑里看。
荔子丹兮报状元,宫罗轻剪玉肌寒。
杏园走马泥金信,何似红尘骑里看。
这首明代诗人王弘诲的《荔枝(其二)》以荔枝为题,巧妙地将荔枝与科举及第的状元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喜庆与期待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色泽、质地以及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象征。
首句“荔子丹兮报状元”,以“荔子”之“丹”色,暗喻科举考试中状元及第的喜讯如同成熟的荔枝一般,鲜艳夺目,预示着成功的辉煌。这里的“报状元”不仅指荔枝本身,更隐含了对科举制度下学子们追求功名的寓意。
次句“宫罗轻剪玉肌寒”,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荔枝的珍贵与娇嫩。荔枝的外皮如同轻盈的宫罗,细腻而精致;而其内部的果肉则如凝脂般洁白,触感冰凉,形象地表现了荔枝的诱人之处。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荔枝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它在古代宫廷中的尊贵地位。
第三句“杏园走马泥金信”,借用唐代科举考试后考生在杏园宴上骑马游行的情景,来比喻状元及第后的荣耀与喜悦。泥金信在这里象征着官方正式的贺信,传递着对状元的祝贺与认可。这一句通过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成功者应得荣誉的颂扬。
最后一句“何似红尘骑里看”,将前文的场景与现实对比,提出疑问:在红尘中骑马观看状元游行的景象,是否能比得上品尝新鲜荔枝的直接感受?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荔枝美味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科举制度下成功者荣耀的反思,强调了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之间的差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荔枝这一自然物象,巧妙地融入了科举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元素,既展现了荔枝的自然美,又蕴含了对人生追求、社会评价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