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疔适出中林,尘外高踪岂易寻。
鸿在碧霄谁可慕,云归苍岛本无心。
堤奁一鉴平湖满,寺枕千屏叠嶂深。
知己重留多下榻,故栖猿鹤莫惊吟。
不因疔适出中林,尘外高踪岂易寻。
鸿在碧霄谁可慕,云归苍岛本无心。
堤奁一鉴平湖满,寺枕千屏叠嶂深。
知己重留多下榻,故栖猿鹤莫惊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张逸人回归杭州的生活场景与心境。首联“不因疗适出中林,尘外高踪岂易寻”以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张逸人并非为了治疗疾病而出于山林,而是出于对尘世高远生活的追求,这样的生活轨迹在世俗中实难寻觅。颔联“鸿在碧霄谁可慕,云归苍岛本无心”运用了鸿雁和白云的意象,象征着张逸人追求的自由与超脱,表达了他不受尘世束缚的心境。颈联“堤奁一鉴平湖满,寺枕千屏叠嶂深”描绘了杭州山水之美,平湖映照着堤岸,寺院依傍着层层叠嶂,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尾联“知己重留多下榻,故栖猿鹤莫惊吟”则表达了张逸人与知音相聚的喜悦,以及对自然之友(猿鹤)的尊重与爱护,体现了他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隐士张逸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客食突不黔,马上肉消髀。
所得知几何,此生亦茅靡。
何如丰岩公,一室万缘止。
竹林能清幽,岩窦富奇伟。
关门寂无人,烧香坐隐几。
今年忽猿惊,杖屦数百里。
持此凝宴坐,老师一启齿。
我岂死灰如,春风吹不起。
请君看九渊,止水即一洗。
万窍于喁风割耳,梅影横斜耿烟水。
杀鸡为黍政追随,七峰共作隐君子。
忽举阳关饯行人,去去莫愁官长嗔。
但知所领马曹似,清谈更觉子猷真。
谷风尝讥朋友绝,子贡毋轻原宪拙。
期公鸿雁不空回,开缄八行划如铁。
疲马踏残月,荷策来泮宫。
入门见先生,先生何雍容。
循循言语能下诱,青蒿因得附长松。
短檠挑灯一千二百夜,高谈雄辩磊落沃胸中。
吾皇求士苦匆匆,不许先生久卧龙。
玉鞭斜指长安道,祇缘此去何犹从。
呜唏吁,小轩从此冷如水,齑盐朝暮欣欣尔。
空留绛帐照孤灯,窗外西风起寒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