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逢君事已迟,偷生到此岂宜悲!
可怜身外无长物,留取孤臣一卷诗!
多难逢君事已迟,偷生到此岂宜悲!
可怜身外无长物,留取孤臣一卷诗!
这首诗《行路难(其八)》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超然态度。
首句“多难逢君事已迟”,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以及在困难中相遇的不易。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精神上的慰藉,诗人感叹在如此多难的境遇中,能够遇到知音实属难得,时间已经显得过于迟缓。
次句“偷生到此岂宜悲!”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态度。在逆境中求生存,本就充满艰辛,但诗人认为不应因此而悲伤。这种豁达的心态,体现了他面对苦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两句“可怜身外无长物,留取孤臣一卷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说自己的身外之物不多,但在这样的困境中,仍能留下一卷诗作,这不仅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寄托,也是对后世的一种传承。这里,“孤臣”一词既表达了诗人作为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孤独感,也暗示了他在政治或社会中的孤立处境。通过这一卷诗,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经历留给世人,成为一种精神的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钱澄之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