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欣其盛,何能守寂寥。
月沉空有恨,风急自无潮。
一念终难到,三禅岂易烧。
还将金玉带,依旧镇山腰。
万物欣其盛,何能守寂寥。
月沉空有恨,风急自无潮。
一念终难到,三禅岂易烧。
还将金玉带,依旧镇山腰。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首句“万物欣其盛,何能守寂寥”以万物的繁盛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表达了在繁华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接着,“月沉空有恨,风急自无潮”两句,通过月沉与风急的自然现象,隐喻了情感的失落与内心的动荡,暗示了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难以言说的无奈与痛苦。
“一念终难到,三禅岂易烧”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佛教中的禅修联系起来,探讨了心灵深处的探索与修行的艰难,暗示了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与自我超越的可能性。
最后,“还将金玉带,依旧镇山腰”以象征性的手法,将珍贵的金玉带比喻为内心的财富或精神的力量,即使在经历了种种挑战与变化后,这些内在的宝藏依然能够支撑着个体,保持其精神的高度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宇宙真理以及个人精神成长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人生、宇宙的哲学反思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洞察。
湘乡太傅轲雄俦,笔力横挽三千秋。
吾师继之道益大,如开沧海朝群流。
罗珠网玉不知数,我瓦砾耳犹相收。
束发受书今十载,足疲路远无时休。
扶摇羊角未能上,飞抢还作榆枋游。
天寒岁晚林木死,风烟惨淡交龙虬。
凄绝曾张旧游处,白日一跌归冥幽。
孤寒八百沦草莽,大帙三万开穷愁。
孰料纷拿燕雀际,鸾章凤质惊双眸。
吐气刚如断马剑,论文高似元龙楼。
诸公谁司荐达事,蘋藻可以为神馐。
昨来苦语更牵挽,归期已决焉能留。
事变真难巧历算,出处或作山灵羞。
侯王将相亦人耳,空有馀责如山丘。
人间那得生奇树,五爪横抓天地数。
冰霜屡劫坚多心,呼吸阴阳非鬼护。
同根异干苍龙拿,繁枝相接无槎枒。
雄姿顾自伍凡木,荒山丛立鹓鸾嗟。
霜皮秋暗沈颜色,本性虚含岂天贼。
犯雪常贞松柏操,凝烟坐待藤萝匝。
叶落旁惊一爪枯,大年同尽悲薪樗。
百形浇溉资灵液,纤条不注非吾躯。
四爪峥嵘尚凝绿,但恨直上无拳曲。
讵为逃刑忌斧斤,道在鸿濛鸡卵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