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深五月寒,不知中有老蛟蟠。
雷挝半夜惊飞去,已见天南九万抟。
一曲清深五月寒,不知中有老蛟蟠。
雷挝半夜惊飞去,已见天南九万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夜晚景象,通过“曲塘”这一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丽。
首句“一曲清深五月寒”,以“一曲”点明了塘水的曲折蜿蜒,以“清深”形容其清澈而幽深,五月之寒则暗示了夏夜的凉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凉的氛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塘水的形态,也暗示了时间的季节性特征,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夏夜的微风拂面。
次句“不知中有老蛟蟠”,巧妙地引入了神话元素,将一条古老的蛟龙隐匿于塘中,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动态感。蛟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水域的守护神,这一设定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后续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雷挝半夜惊飞去”,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这里的“雷挝”形象地描绘了雷声的震撼力,仿佛是大自然的鼓手在深夜敲响,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同时,“半夜”与前文的“五月寒”相呼应,强调了时间的特定性和事件的突然性。
最后一句“已见天南九万抟”,转而描绘了蛟龙在雷雨之后的行动。它在雷声的惊吓下飞向天南,展翅高飞,达到了九万里的高度。这里不仅展现了蛟龙的自由与力量,也象征着生命力的爆发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九万抟”这一数字的使用,既夸张又富有诗意,增强了画面的震撼力和想象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动态变化的夏夜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的活力。
三月二十有一日,絮云弄日风力薄。
家人报我明日夏,草草杯盘软春脚。
世人心眼最无常,景物流禅争顷刻。
南风一转垂青阴,回首芳尘是陈迹。
天公好事亦世情,约束花神呈未著。
放开酴醾紫心香,安排芍药无留发。
流莺调笙舌尚存,倦蝶依然舞还拍。
杜鹃无知只催归,何物恶声谁听著。
不妨长筵达诘旦,饯旧迎新两无怍。
傍观笑我八十翁,翁亦自知身是客。
安问家无担石储,时节犹自沈沈酌。
我闻此语三叹息,酒边寄耳非莫逆。
杜老忧怀醒时多,谁道醉狂放吟如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