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不登台,门扃一径苔。
官贫黄菊少,客好绿尊开。
寒色衣初授,阳春曲并裁。
科头松下坐,遮莫朔风来。
何处不登台,门扃一径苔。
官贫黄菊少,客好绿尊开。
寒色衣初授,阳春曲并裁。
科头松下坐,遮莫朔风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思孝在重阳节时与友人叔祥小饮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
首句“何处不登台”以问句形式开篇,引出诗人登高望远的情境,暗示了诗人的闲适与豁达。接着“门扃一径苔”描绘了一条被青苔覆盖的小径,通往幽静的居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氛围。
“官贫黄菊少”一句,通过“黄菊”这一秋季的象征物,反映了诗人因官职清贫而生活简朴的状态,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客好绿尊开”则转而描写友人相聚饮酒的场景,绿酒的开启预示着欢聚的气氛,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生活的乐趣。
“寒色衣初授”描述了初冬时节,诗人穿上新衣的情景,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新的开始或变化。“阳春曲并裁”则以音乐比喻,表达了诗人创作或欣赏美好事物的心境,暗示了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最后,“科头松下坐,遮莫朔风来”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松树下的情景,即使面对寒冷的北风,也不愿离去,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时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