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憩河阳郡斋三首·其一》
《初憩河阳郡斋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河洛周郊会,风烟晋部邻。

人传种花县,地记跃鱼津。

梨枣知秋晚,桑麻验俗淳。

惟忧三载课,无术效臣恂。

(0)
注释
河洛:黄河和洛河,古代中国的两大河流,这里指洛阳地区。
风烟:形容地方风貌,如烟雾般朦胧,代指山西地区。
种花县:传说中的地方,以种植花卉著名。
跃鱼津:古代地名,可能有鱼跃的自然景观。
三载课:三年考核期,古代官员任期的一种说法。
效臣恂:效仿忠诚的臣子,表达尽力而为的愿望。
翻译
在黄河和洛水交汇的地方,周围是山西的邻近地区。
人们传说这里曾是种花繁盛之地,历史上有鱼跃之津的美誉。
梨和枣子的丰收预示着秋天已深,种植的桑麻反映出淳朴的民风。
我只担心三年考核期满,无法像忠诚的臣子那样有所作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首句“河洛周郊会”指的是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的地区,那里举行了某种集会或庆典活动,显示出一片繁华与热闹的景象。“风烟晋部邻”则是描绘边塞的氛围,通过“风烟”的字面传达了一种淡远和神秘感。

接下来的两句“人传种花县,地记跃鱼津”,一方面讲述了当地居民在田间播种花朵,另一方面则提到了“跃鱼津”这个地点,可能是指某个渡口或水域之处。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如同传递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意象。

中间两句“梨枣知秋晚,桑麻验俗淳”,则是描绘农村的秋收景象和居民生活状态。梨、枣等果实成熟,暗示了时序已至深秋;而桑麻之类的经济作物也到了收获的季节,体现出一种对农业生产周期的关注,同时“验俗淳”则是说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可以窥见民风纯朴。

末尾两句“惟忧三载课,无术效臣恂”,诗人转而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无奈。这里的“三载课”可能指的是连续三年发生的问题或灾害,而“无术效臣恂”则是说诗人作为一个官员,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感到内心的焦急和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农村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的哀愁。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题梅寄襄城李公

第一梅花擅早春,冰为肌骨雪为神。

江南何处看尤好,锦帐牙旗伴玉人。

(0)

题竹酬颜仲平·其一

移植成阴历岁时,虚心劲节几人知。

临风每听龙吟好,待月常看凤翥迟。

嘉客频游蒋诩径,高情閒咏武公诗。

何时君子堂中坐,共看扶疏霁景熙。

(0)

送王秉逊侍郎归益都

爱子儒林冰玉清,大廷文选佐持衡。

昔闻天语曾称孝,久侍经帷只用诚。

恩命已沾鸾诰重,乡人今看锦衣荣。

况逢青社烟氛净,共感皇仁说治平。

(0)

得第二子

素蟾未满一分圆,正照垂弧竹下门。

因报添丁徵近梦,翻悲生我重慈恩。

箕裘倘解传弓冶,水木端期继本源。

百世奉尝今日始,敢伸虔告荐蘋蘩。

(0)

舟泊匡庐次韵荅胡生

泊舟遥望匡庐寺,惟听微钟响曙撞。

日射紫烟霏滟滟,风飘高瀑洒淙淙。

常因来往怀香阁,未得登临蹑石矼。

时遇乡园文翰侣,又乘湖艇下双双。

(0)

竹轩为徐以道赋

幽人乐种竹,竹生繁且妍。

垂云羃户外,映月摇阶前。

晴疑抗翠翿,风类鸣清弦。

夏来暑威薄,冬至寒节坚。

时携羊求侣,亦咏嵇阮篇。

即此适萧散,焉知尘俗牵。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