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秉逊侍郎归益都》
《送王秉逊侍郎归益都》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爱子儒林冰玉清,大廷文选佐持衡。

昔闻天语曾称孝,久侍经帷只用诚。

恩命已沾鸾诰重,乡人今看锦衣荣。

况逢青社烟氛净,共感皇仁说治平。

(0)
鉴赏

此诗颂扬了王秉逊侍郎的德才兼备与高尚品德。首句“爱子儒林冰玉清”,以冰玉比喻其品行高洁,如同儒林之中的明珠,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赞赏。接着“大廷文选佐持衡”一句,赞美他在朝廷文选中担任要职,公正无私,犹如秤锤般准确无误地衡量人才,体现了他对国家选拔人才的贡献。

“昔闻天语曾称孝”表明王秉逊侍郎不仅在学问上卓有成就,更在孝道上深受赞誉,这反映了他个人品质的全面性。“久侍经帷只用诚”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中的真诚态度,长期致力于学问的精进与传播。

“恩命已沾鸾诰重”描述了王秉逊侍郎因功绩卓著而获得朝廷的重赏,象征着他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认可与回报。“乡人今看锦衣荣”则展现了家乡人民对他的荣耀与成就的自豪之情,体现了社会对杰出人物的认可与尊重。

最后,“况逢青社烟氛净,共感皇仁说治平”两句,既是对当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局面的描绘,也是对王秉逊侍郎归乡后能为地方带来安定和谐氛围的美好祝愿,同时暗含了对皇帝仁政的颂扬,以及对国家治理理念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赞美王秉逊侍郎的个人品质、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和卓越贡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愿望。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慈禧太后四旬万寿福州灯联

万国拜龙光,请看虹彩电枢,福林毓瑞;

九天赓燕喜,好叶风琴雅管,圣母延釐。

(0)

挽盛康联

与郭汾阳文潞公福寿攸同,看衮衮诸公,积善门庭知必大随刘新宁陶秀水联翩而去,叹寥寥耆旧,高秋幕府不胜悲。

(0)

挽马玉昆联

小子相从四年,历边庭衰草,南路征尘,即论私情应堕泪;

我公自足千古,有垂世大名,饰终殊宠,略无遗恨别生天。

(0)

挽马玉昆联

同仇交谊忆边关,订忘年友,为问字师,旧雨聚京华,勋望益钦曹武惠。

上将威名震敌国,得士卒心,承天子宠,大星沉勃海,怆怀竟失马文渊。

(0)

挽汪仲洋联

通才百里难留,才别杭州,鹫岭魂依诗是谶;

宦迹一生早定,终归吴会,鲸图神授梦何灵。

(0)

寄怀渭臣弟客姑苏·其一

西风落木洞庭秋,忆尔同舟上虎丘。

可有红妆踏明月,夜兮相伴玉人游。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