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隐居生活与修炼场景,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境。"深居白云穴",表达了道人远离尘世,深藏于自然之中,与白云为伴的情形。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描写,也象征着心灵世界的纯净与高洁。
"静注赤松经"则揭示了道人的内在修养,他专注于古老的仙经——赤松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修炼。赤松,常被用来比喻长寿和超脱尘世,诗人通过这词语传达了一种对永恒与不朽的向往。
"往往龙潭上"中的“往往”,可以理解为频繁或经常的意思,表明道人的行动具有规律性。"龙潭"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也隐含着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修炼,更添了一份仙境般的氛围。
"焚香礼斗星"则是道人祭拜天上的星辰,通过焚烧香料来表达对宇宙最高力量的敬仰。斗星可能指的是北斗七星,在古代文化中,北斗象征着方向、时间和宇宙秩序,是道教崇拜的对象之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道人修炼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理念。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表达内在世界之美的一大特点。
数株垂柳如染,映水鲜洁。
细雨乍飞又止,误荇带横空,枝干交结。
亭虚步窈,藤杖棕鞋穿径滑。
凝玩处、玉蝶轻盈,翠虬浮动两清绝。
无计引、匆匆岁月。又了却、半春佳节。
唯有幽思怨意,甚灭尽还生,酷似僧发。
迢遥去驿,分付逢花休便折。
见花枝,泪如雨,自觉心情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