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
鸿雁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
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
心忆清吟更岑寂,玉京谁与话寒宵。
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
鸿雁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
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
心忆清吟更岑寂,玉京谁与话寒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末或冬初的山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这里写景,将庐山之行作为切入点,透露出季节更迭的意境。庐山,是江西省的一个著名山脉,以峻险而闻名。诗人在秋末或初冬时期游历庐山,至山边,发现树叶已随风飘落。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季节变换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感。
“鸿雁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这两句转向内心世界。鸿雁,即大雁,它们在秋天南迁时成群结队飞过长空,是离别的象征。诗人通过对鸿雁影多的观察,表达了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而“交朋书少觉身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这两句则写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和生活态度。诗人习惯于骑马游历山林,甚至到了不需要饮酒也能感到愉悦的地步。他还用“不饮还封道士瓢”来强调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脱,表现出一种高洁脱俗的人生态度。
“心忆清吟更岑寂,玉京谁与话寒宵。”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夜深人静之际,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甚至连清吟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寂寞。至于“玉京”,则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象征着一个清净、超脱尘世的地方。而“谁与话寒宵”则是对此刻寂寥无伴的自我询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东山乔木郁宗祊,世德堂前玉树生。
何事君心抛凤羽,可教吾党失莺鸣。
魂移泽畔音容杳,影吊天涯涕泪横。
五色伫看千仞起,九原应慰一生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