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匡云上人募佛像疏偈》
《读匡云上人募佛像疏偈》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人言即心即佛,菩提无树前因。

本来色身是幻,何须身外传身。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

学佛因心求法,舍身何处寻真。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与对比,以及对“心”、“佛”、“身”等概念的深刻理解。

首先,“人言即心即佛,菩提无树前因”,开篇即提出“心”与“佛”的关系,认为人心即是佛性,菩提树象征觉悟之源,但真正的觉悟并非依赖于外在事物,而是内在心性的觉醒。这里强调的是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自我觉悟的重要性。

接着,“本来色身是幻,何须身外传身”,进一步阐述了对“身”的看法。认为人的身体不过是虚幻的存在,不应过分执着于肉体,而应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和解脱。这体现了佛教中“空”与“无常”的观念,以及对物质世界相对性的认识。

然后,“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将儒家的孝道观念与佛教的“心”相联系,通过丁兰刻木的故事,说明即使在物质世界中,也能通过内心的敬仰和精神的寄托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尊重。这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情感与精神追求的相通之处。

最后,“学佛因心求法,舍身何处寻真”,总结了学习佛法的关键在于内心的探索和实践,而非外在形式或物质的追求。真正的真理和解脱,只能在内心深处找到。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行和内在觉悟的重要性,是对佛教核心教义的深刻诠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佛教与儒家的思想,探讨了“心”、“佛”、“身”的本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哲学理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和自我认知的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联句.春夜顺甫子与见过

上苑春将尽,虚堂夜未央。

过频先缓带,欢至促飞觞。

旧侣仍兰署,新诗自柏梁。

群猜吾敢惜,万事尔俱忘。

近眼难禁醉,看人且斗狂。

哀弦任楚袖,短笛据胡床。

传菜青浮甲,调酥玉缕妆。

博喧枭扼雉,琴语凤酬凰。

惨淡梁园月,絪缊汉殿香。

且饶宫漏永,骑马破苍茫。

(0)

归怀

二毛遂已侵,日暮途胡广。

由来历落士,项领何偃仰。

青山简容膝,一丘迟归鞅。

既谢玄豹姿,将求仲长赏。

(0)

阳鹤峰

老鹤巢杉朱顶圆,欲充仙骑上青天。

何当羽客偏多肉,拳足寒云不记年。

(0)

太和绝顶赠敬美少参弟时游自太华新领部南康为匡庐主人·其三

汝兄新赋未堪难,岳色撩人试自看。

但使登高须授简,主恩新拜大夫官。

(0)

康裕卿护朱郎中丧南归二绝句·其一

布袍甘涴鹿车尘,别酒凄其肯入唇。

何限霜前杨柳色,陌头初赠有心人。

(0)

过九江风迅不克上匡庐自嘲

月满清尊霞满裾,何人不信上匡庐。

东风一夜吹帆去,估客江陵也不如。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