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声暖。冶游到、回廊小院。
听多少、莺歌燕语,忘却秋来旧怨。
望家山、难卜归期,天涯输与飞雁。
但凤纸传笺,貂裘贳酒,夜走燕支坡畔。
曾记得,年时事,行乐地、月明花满。
春光能几日,蜂狂蝶闹,东风蓦地轻吹散。
故园凝盼。碧沈沈、燕草秦桑,一纸音书断。
杨花去也,愁问江南近远。
洞箫声暖。冶游到、回廊小院。
听多少、莺歌燕语,忘却秋来旧怨。
望家山、难卜归期,天涯输与飞雁。
但凤纸传笺,貂裘贳酒,夜走燕支坡畔。
曾记得,年时事,行乐地、月明花满。
春光能几日,蜂狂蝶闹,东风蓦地轻吹散。
故园凝盼。碧沈沈、燕草秦桑,一纸音书断。
杨花去也,愁问江南近远。
这首《薄倖》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词人李岳瑞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开篇“洞箫声暖”,以温暖的洞箫声引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冶游到、回廊小院”,描绘了词人在回廊小院中游玩的情景,通过“听多少、莺歌燕语”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愉悦与暂时的忘却。
“忘却秋来旧怨”一句,转折点明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不快的遗忘,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望家山、难卜归期,天涯输与飞雁”,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归期的无从预料,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远方的飞雁之上。
接下来,“但凤纸传笺,貂裘贳酒,夜走燕支坡畔”几句,通过具体的行动——写信、饮酒、漫步,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在孤独夜晚中的自我慰藉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曾记得,年时事,行乐地、月明花满”,词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那些充满欢笑与浪漫的日子,仿佛在月明花满的夜晚,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而遥远。
“春光能几日,蜂狂蝶闹,东风蓦地轻吹散”,春光短暂,如同生命的易逝,蜜蜂与蝴蝶的狂舞,象征着青春的热烈与短暂,东风的轻吹,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最后,“故园凝盼。碧沈沈、燕草秦桑,一纸音书断”,词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碧绿的燕草、秦桑,象征着故乡的景色,而“一纸音书断”则表达了与亲人联系的中断,增加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无奈。
“杨花去也,愁问江南近远”,杨花随风飘散,词人愁问江南的距离,既是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也是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阖闾城北阳城湖,一碧万顷涵太虚。
玉山虞山迭襟带,林屋矗矗当前袪。
君家还在河之北,乔木森然围大宅。
长风卷浪送高帆,一日行程才顷刻。
我因瓜葛长往来,南汀西渚芙蓉开。
尊翁平生好怀抱,长日与我衔金杯。
一朝我应征书起,高步天门拜天子。
献策惭无一万言,归梦常飞四千里。
四千里路何悠悠,暮云春树难为愁。
忽报尊翁已沦没,使我恸哭无时休。
今年省侍还乡遇,访旧还来旧游处。
却将愁思改欢容,二子森然如玉树。
旧书增多新宅高,萱堂日日堆蟠桃。
里中长老说佳子,邑里官吏称贤豪。
伯也从容性非懒,仲也谦恭我东坦。
从来孝友出故家,读书出仕亦未晚。
《题郑迪画》【明·刘溥】阖闾城北阳城湖,一碧万顷涵太虚。玉山虞山迭襟带,林屋矗矗当前袪。君家还在河之北,乔木森然围大宅。长风卷浪送高帆,一日行程才顷刻。我因瓜葛长往来,南汀西渚芙蓉开。尊翁平生好怀抱,长日与我衔金杯。一朝我应征书起,高步天门拜天子。献策惭无一万言,归梦常飞四千里。四千里路何悠悠,暮云春树难为愁。忽报尊翁已沦没,使我恸哭无时休。今年省侍还乡遇,访旧还来旧游处。却将愁思改欢容,二子森然如玉树。旧书增多新宅高,萱堂日日堆蟠桃。里中长老说佳子,邑里官吏称贤豪。伯也从容性非懒,仲也谦恭我东坦。从来孝友出故家,读书出仕亦未晚。
https://shici.929r.com/shici/yCRPN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