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雪窦西麓庵》
《题雪窦西麓庵》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踏遍山南紫翠关,转西寻麓更幽閒。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

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

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uědòu西ān
sòng / chénzhù

biànshānnáncuìguānzhuǎn西xúngèngyōuxián

huāshùběnzhúbiānmáoxiánwàishān

qiǎozhùxuānchuāngsuíshàngxiàshèngliúshūhuàzàizhōngxián

shìānxìnměifēiyǒuqiúwǎnghái

翻译
我遍游了山南的紫色翠绿关隘,转向西边寻找更幽静的山麓。
路边有几株菊花和竹子,简朴的茅屋隐于溪流之外的山上。
巧妙地布置窗户,随季节变化而开合,室内的书画作品随意摆放。
这庵舍虽好,却非我故乡,自有机缘往返,我的理想居所另有菟裘。
注释
踏遍:遍游。
山南:山的南面。
紫翠关:紫色翠绿的关隘。
转西:转向西边。
寻麓:寻找山麓。
菊花:秋季开花的植物。
竹边路:路边的竹林。
茅屋:简陋的草屋。
溪外山:溪流之外的山。
轩窗:宽敞的窗户。
上下:指随着季节变化而开合。
书画:绘画和书法作品。
中閒:室内空闲的地方。
庵:小庙或庵舍。
信美:确实美丽。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
菟裘:古代隐士的居所,此处代指理想的隐居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著游历雪窦西麓庵的所见所感。首句"踏遍山南紫翠关"展现出诗人跋山涉水,穿越青翠山岭的艰辛与兴致。接着"转西寻麓更幽閒",表达了他对庵寺所在环境的喜爱,西麓的幽静让人心旷神怡。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两句,细致描绘了庵寺周边的自然景色,菊花点缀竹径,茅屋隐于溪山之间,显得宁静而雅致。"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则赞美了庵内布置的巧妙和主人对艺术的热爱,轩窗设计灵活,书画作品增添了室内的文化气息。

最后两句"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表达了诗人虽然欣赏这里的美景,但庵寺并非他的故乡,他可以随时来去,自在地享受这份宁静。"菟裘"出自《左传》,原指隐士的居所,这里借指庵寺,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林庵院的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赞赏。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同四兄七弟泛舟海上望西樵·其二

七十二芙蓉,仙家第几峰。

天清揽黛色,秀出海云重。

地与蓬瀛接,人将鸾鹤从。

此行若结宇,何异三茅踪。

(0)

四兄方池内新构水亭·其一

隔浦望溪林,新亭冒绿浔。

捲帘山在眼,过槛水澄心。

时散竹间帙,闲调池上琴。

更饶濠濮兴,鱼乐共幽深。

(0)

共题李仲贞隐居·其二

门闭碧溪头,山光映水流。

竹间书屋小,桥畔草亭幽。

静爱林中卧,闲寻物外游。

自嫌黄绶俗,情为白云留。

(0)

晚投遇真宫行二十里松柏林下

新甫千年柏,西湖九里松。

共阴白石路,来接紫霞峰。

风韵笙簧杂,岚光衣袖重。

金膏遥可饵,时为制颓容。

(0)

谒殷太师墓·其二

殷墟不可问,朝代几消沉。

直谏流终古,孤坟表至今。

惊风飘落日,右道属前林。

试问东周士,何人为剖心。

(0)

送傅博士舒城·其二

平生怀耿介,磊落向时贤。

言笑方同此,行藏付适然。

之官回雁后,别友听莺前。

默默看人事,惟应独守玄。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