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山南紫翠关,转西寻麓更幽閒。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
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
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
踏遍山南紫翠关,转西寻麓更幽閒。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
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
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著游历雪窦西麓庵的所见所感。首句"踏遍山南紫翠关"展现出诗人跋山涉水,穿越青翠山岭的艰辛与兴致。接着"转西寻麓更幽閒",表达了他对庵寺所在环境的喜爱,西麓的幽静让人心旷神怡。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两句,细致描绘了庵寺周边的自然景色,菊花点缀竹径,茅屋隐于溪山之间,显得宁静而雅致。"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则赞美了庵内布置的巧妙和主人对艺术的热爱,轩窗设计灵活,书画作品增添了室内的文化气息。
最后两句"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表达了诗人虽然欣赏这里的美景,但庵寺并非他的故乡,他可以随时来去,自在地享受这份宁静。"菟裘"出自《左传》,原指隐士的居所,这里借指庵寺,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林庵院的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