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楼画阁映春阳,倚槛支颐引兴长。
尽日花香和兰麝,有时莺语韵笙簧。
泉流绕砌清如玉,沙带依山白似霜。
门外何人载酒至,相期明月咏沧浪。
丹楼画阁映春阳,倚槛支颐引兴长。
尽日花香和兰麝,有时莺语韵笙簧。
泉流绕砌清如玉,沙带依山白似霜。
门外何人载酒至,相期明月咏沧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山阁景象。首句“丹楼画阁映春阳”,以鲜艳的色彩和温暖的阳光勾勒出山阁的美丽轮廓,仿佛在春天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接着,“倚槛支颐引兴长”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沉醉于美景之中的情态。
“尽日花香和兰麝,有时莺语韵笙簧”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香与兰麝、莺语与笙簧巧妙结合,不仅丰富了感官体验,也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花香与兰麝的融合,象征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莺语与笙簧的韵律交织,则营造出一种悠扬动听的氛围。
“泉流绕砌清如玉,沙带依山白似霜”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阁周围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泉水环绕着石阶,如同晶莹剔透的玉石,展现出水的纯净与灵动;而山间随风飘落的细沙,洁白如霜,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与高洁。
最后,“门外何人载酒至,相期明月咏沧浪”两句,以一个意外的访客引入了更深一层的情感交流。在明月之夜,与友人共饮美酒,吟诵古诗,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与赞美。整个画面在静谧中蕴含着生活的乐趣与诗意的追求,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一枝低亚晚妆台,吸露沁兰胎。
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
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
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
摩空决起,此事偶然耳。材最小,风偏利。
轻狂应有恨,浩荡凭谁致。
须记取,青春牢把长绳繫。
已自飞腾遂,也算云霄器。莫浪语,休私喜。
送来天上便,望向城头悸。
真险著,老夫只合街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