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斜桥涧影迤。空山亭子好,趁闲过。
小轩飐水似残荷。石栏经雨涩,遍青莎。
短墙丛竹受风多。一声渔磬杳,湿烟蓑。
黄梅著色斗新鹅。折来堪作供,佛头螺。
曲径斜桥涧影迤。空山亭子好,趁闲过。
小轩飐水似残荷。石栏经雨涩,遍青莎。
短墙丛竹受风多。一声渔磬杳,湿烟蓑。
黄梅著色斗新鹅。折来堪作供,佛头螺。
这首《朝玉阶·冬日过惠山下一梅亭》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冬日里访梅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禅意。
词中以“曲径斜桥涧影迤”开篇,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过一座斜桥,映照着溪流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空山亭子好,趁闲过”,点明了目的地——一座位于空旷山间的亭子,词人趁着闲暇时光前来探访,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小轩飐水似残荷。石栏经雨涩,遍青莎。”几句进一步描绘了亭子周围的环境。小轩(亭子)临水而建,水面上仿佛残留着几片枯萎的荷叶,石栏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有些湿润,周围长满了青草,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短墙丛竹受风多。一声渔磬杳,湿烟蓑。”词人继续前行,经过一段短墙,两侧是茂密的竹林,在风中摇曳生姿。远处传来渔磬的声音,悠远而神秘,伴随着轻柔的雾气和蓑衣的湿漉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黄梅著色斗新鹅。折来堪作供,佛头螺。”词人走到一株梅花前,梅花的颜色与新生的小鹅相映成趣,他折下一枝梅花,准备作为供奉之物,献给佛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敬仰和内心的纯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访梅的雅致与禅意,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传达了词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晴霭翠纷纷,春桥水乍分。
山家在何处,松外万重云。
幽石暖差差,苔华绿渐滋。
不辞同晚步,溪上有新诗。
碧嶂猿声后,清宵鹤思前。
孤亭群树底,堪与坐谈玄。
满地写松阴,元芝拟共寻。
樵踪浑不见,知得此山深。
相识更相逢,前山此路通。
桃烟连幕翠,只在白云中。
庚辰七月夜十五,清光圆圆烛天宇。
斜明刮露侵窗扉,蛰虫亥豕眼分数。
俄惊蟾蜍入绛津,姮娥霜独含悲辛。
气娇力怯不相敌,四分五分挂半轮。
九分十分明光息,斗牛气乱浑如墨。
望舒镳辔顿金枢,栋倾舟覆迷南北。
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争。
日完其朔不掩望,昌吴融汉惟沧精。
胡为氐羌重译称臣妾,阴灵圆夜遭震慑。
予欲上天护颓魄,无梯难向青冥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