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教篱落种黄花,恰好花时已别家。
送酒不闻来水际,寻诗偏恨倚天涯。
渣滩波急诸峰峭,阊阖风高一雁斜。
莫道欲归归便得,也曾封事乞烟霞。
旋教篱落种黄花,恰好花时已别家。
送酒不闻来水际,寻诗偏恨倚天涯。
渣滩波急诸峰峭,阊阖风高一雁斜。
莫道欲归归便得,也曾封事乞烟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九月九日的夷陵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景色。
首联“旋教篱落种黄花,恰好花时已别家。”以“旋教”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即兴种植黄花的情景,而“恰好花时已别家”则透露出诗人对离家的感慨,花期正好,却已远离家乡,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颔联“送酒不闻来水际,寻诗偏恨倚天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寻找美酒,却未听到酒香从水边传来;他试图寻找灵感,创作诗歌,却只能在遥远的地方倚靠,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渣滩波急诸峰峭,阊阖风高一雁斜。”转而描写夷陵道中的自然风光。湍急的水流,陡峭的山峰,高飞的孤雁,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孤独。
尾联“莫道欲归归便得,也曾封事乞烟霞。”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想要回归,也并非那么容易。曾经,他或许曾向朝廷请求过隐居山林的生活,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愿以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淡淡胭脂,似褪向、景阳鸳石。
依然是、春睡未足,捧心犹癖。
藉甚不禁君再顾,嫣然却记渠初拆。
黯销魂、欲尽更堪怜,终难得。犹记是,卿卿惜。
空复见,谁谁摘。但当时一笑,也成陈迹。
我懒花残都已往,诗朋酒伴犹相觅。
听连宵、又雨又还晴,鸠鸣寂。
莺语依然,但春去、人间无约。
谁念我、吟情憔悴,醉魂落魄。
尽日只将行卷续,有时自整残棋著。
向黄昏、细雨闷无憀,青梅落。南又北,相思错。
朝异暮,人情薄。漫踌躇在目,奢华如昨。
海底月沉天上兔,辽东人化扬州鹤。
记龙云、波浪岂能平,天难托。
渺山城故苑,烟横绿野,林胜青油。
甚相思只在,华清泉侧,凝碧池头。
故人念我何处,堕泪水西流。
念寒食如君,江南似我,花絮悠悠。
不知身南北,对断烟禁火,蹇六年留。
恨听莺不见,到而今又恨,睍睆成愁。
去年相携流落,回首隔芳洲。
但行去行来,春风春水无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