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初战死,祠庙宛陵新。谁窃王綝首!
还完重捷身,藁竿无不可,合葬亦随人。
近说忠魂附,家家祀作神。
中丞初战死,祠庙宛陵新。谁窃王綝首!
还完重捷身,藁竿无不可,合葬亦随人。
近说忠魂附,家家祀作神。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的《广哀》组诗中的第三首,通过描绘中丞初战牺牲后,祠庙在宛陵新建的情景,以及对忠魂附体、家家祭祀成为神灵的叙述,表达了对英勇牺牲将士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首句“中丞初战死”,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场景,展现了英雄的英勇与悲壮。接着,“祠庙宛陵新”一句,转而描绘了为纪念这位英雄而在宛陵新建祠庙的景象,体现了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与纪念。
“谁窃王綝首!还完重捷身”,这两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英雄遗骸被窃取的痛心,同时也暗示了英雄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和功绩将永载史册,如同重新获得胜利一般,彰显了英雄不朽的精神力量。
“藁竿无不可,合葬亦随人”,这里以“藁竿”(草席)比喻简陋的葬礼,表达了对英雄身后简朴葬礼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英雄无论生前身后,都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追随。
最后,“近说忠魂附,家家祀作神”两句,点明了英雄的忠魂附体于民间,成为了人们祭祀的对象,进一步强化了英雄形象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体现了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深刻地表达了对英勇牺牲将士的哀悼与敬仰,以及对英雄精神的颂扬与传承,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策杖入深山,纡迂蹊径窄。
越洞复攀岩,副此探幽癖。
忽见鹤发人,相窥自林隙。
兀坐木石间,手画先天易。
举步欲相就,荆榛碍行屐。
迂回路几条,相距已咫尺。
丘壑犹宛然,其人乃白石。
仙踪何杳矣,对此空怅惜。
回首暮烟凝,林深日已昃。
连朝苦炎蒸,欲避浑无策。
户牖来温风,倍觉曦光赫。
散发挥素纨,汗流时浃脊。
雪藕复调冰,烦襟犹未涤。
倏睹油然生,片片遥峰擘。
殷殷雷作声,湿云塞空窄。
沾溉顷刻间,神膏发地脉。
草木自精神,物我皆调适。
衢路净纤尘,池塘涨澄碧。
沟浍既已盈,平陆俱盈尺。
行看润秋田,且喜苏麰麦。
农人击壤歌,负耒振袯襫。
市廛及道路,相与手加额。
我时抱疲疴,披襟脱然释。
当此清凉境,游屐欣可即。
好看雨后山,慰我耽诗癖。
朗吟颂丰年,披襟暑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