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从来笑赵州,草鞋踏破竟何求。
百千三昧无穷义,不出颐庵拄杖头。
行脚从来笑赵州,草鞋踏破竟何求。
百千三昧无穷义,不出颐庵拄杖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应时所作,名为《义上人归自武林戏作四偈(其二)》。从这短暂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行脚从来笑赵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赵州是古代有名的高僧,他以行脚(云游四海)的方式来表达对佛法的追求,而诗人却用“笑”字来形容,这里既有对赵州修为的赞赏,也有对自己生活选择的肯定。
"草鞋踏破竟何求"则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草鞋是农夫或行者的平常之物,踏破了自然会换一双,但诗人用它来象征自己的精神追求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达到了无所求全的境界。
"百千三昧无穷义"中,“百千”形容数量之多,表明佛法深奥而广大;“三昧”是禅定的一种,即心境专一不乱的状态。这里诗人通过对佛教禅宗修行的描绘,显示出他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不出颐庵拄杖头"则是说诗人的日常生活虽然简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宽广。这里“不出”意味着平时就处于这种状态,而非有意为之;“颐庵”指的是僧人住所;“拄杖头”则是佛教僧侣手持的拂尘,象征清净和警觉。诗人用此表明自己虽身在尘世,但心灵却已超然物外,与佛法相契。
这四句诗通过对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个人对于禅宗内在修行的体验。
曲阜兮遗墟,先师兮阙里。
神彷佛兮如在,涕潺湲兮不已。
穷天地兮一人,揭日月而照临。
生无万乘之位兮三千之徒心服而四来。
嗟愚陋之不明兮乃商赐之为疑,羌纷纷其妄作兮悖道违义而弗自知。
顾六艺之折衷兮取舍纵横而协于道,后世苟轻肆于胸臆兮必遽贻于诟病。
三纲立而五教明兮实治世之宏矩,履厚地而戴高天兮胡一日之可舍,宜万龄之庙貌兮春秋不乏其时祀。
合仁义以为冠兮结忠信而为佩,集道德以为裳兮服文章而为带。
列笾豆为左右兮蘋藻牲牢而洁肥,酌玉醴以为酒兮错琼瑶而为粢。
升堂而北面兮望冕旒之巍巍,惟神明之降鉴兮洞精神其来歆。
《九诵.孔子》【宋·鲜于侁】曲阜兮遗墟,先师兮阙里。神彷佛兮如在,涕潺湲兮不已。穷天地兮一人,揭日月而照临。生无万乘之位兮三千之徒心服而四来。嗟愚陋之不明兮乃商赐之为疑,羌纷纷其妄作兮悖道违义而弗自知。顾六艺之折衷兮取舍纵横而协于道,后世苟轻肆于胸臆兮必遽贻于诟病。三纲立而五教明兮实治世之宏矩,履厚地而戴高天兮胡一日之可舍,宜万龄之庙貌兮春秋不乏其时祀。合仁义以为冠兮结忠信而为佩,集道德以为裳兮服文章而为带。列笾豆为左右兮蘋藻牲牢而洁肥,酌玉醴以为酒兮错琼瑶而为粢。升堂而北面兮望冕旒之巍巍,惟神明之降鉴兮洞精神其来歆。
https://shici.929r.com/shici/UMUkl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