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
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
回林通暗竹,去雨带寒钟。
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
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
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
回林通暗竹,去雨带寒钟。
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宿古寺的静谧图景。开篇“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两句,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美而孤独的氛围。“仲言”指的是花语,可能是指秋天的菊花或其他植物,“丽藻”则形容其繁茂多彩,而“晚水独芙蓉”则是一幅水边独自开放的荷花图画,突出了夜深人静中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
诗人的情感在“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两句中逐渐展开。“梁苑”可能是指寺院中的某个场所,或是一种修行者的聚集之地,“秋过”则表明季节的更迭,而“仁祠”一词,常与佛教礼仪相关联,这里应指的是寺院内的一处供奉神灵或佛祖的地方。夜晚再次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信仰的追求和心灵的寄托。
接下来的“回林通暗竹,去雨带寒钟”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更为深远和超脱的意境。“回林”可能是指寺院周围的山林,“通暗竹”则表现了夜色中的宁静与生机,而“去雨带寒钟”则透露出雨后的清冷以及寺院中钟声的肃穆,这些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凄清。
最后,“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修为的渴望。“空门”或许是指寺院中的禅房,而“修持比昼龙”则是在夜晚也像白天一样地努力修行,以求达到高深的佛法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寺院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在自然与宗教氛围中寻找心灵安宁的愿望。
平生传业志诗书,常耻朱门炫绮襦。
作意文场旋阁笔,强颜宦路亦分符。
骎骎春意回平野,戛戛篮舆入画图。
但恐相思劳小阮,想从烟际望重湖。
春意满南国,花动雪明楼。
千坊万井,此时灯火隘追游。
十里寒星相照,一轮明月斜挂,缥缈映红球。
共嬉不禁夜,光彩遍飞浮。
艳神仙,轰鼓吹,引遨头。
文章太守,此时宾从敌应刘。
回首升平旧事,未减当年风月,一醉为君酬。
明日朝天去,空复想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