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已没黄龙去,百二山河只夕晖。
东海有波填帝女,苍梧无路怨湘妃。
厓前古木传金柝,海底鲸鲵护宝衣。
惟有哀歌亭上月,夜深犹伴旅魂飞。
白鹇已没黄龙去,百二山河只夕晖。
东海有波填帝女,苍梧无路怨湘妃。
厓前古木传金柝,海底鲸鲵护宝衣。
惟有哀歌亭上月,夜深犹伴旅魂飞。
这首《厓门吊古》由明代诗人曾仕鉴所作,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英雄人物的深切缅怀。
首联“白鹇已没黄龙去,百二山河只夕晖”以“白鹇”和“黄龙”象征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暗示他们的事迹已随时间流逝,只剩下夕阳下的山河作为见证。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历史人物的消逝与自然景观的衰败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无情。
颔联“东海有波填帝女,苍梧无路怨湘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自然的交融。通过“东海有波填帝女”的典故,暗指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归宿;而“苍梧无路怨湘妃”则借用了湘妃的传说,表达了对英雄身后无人哀悼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颈联“厓前古木传金柝,海底鲸鲵护宝衣”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神秘的画面。古木与金柝(古代军队中用来报时或发号施令的器具)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回响;海底的鲸鲵(大鱼)守护着宝衣,则象征着英雄精神的永恒与不朽,即使在自然的深处,也依然守护着历史的记忆。
尾联“惟有哀歌亭上月,夜深犹伴旅魂飞”以月光为媒介,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下的哀歌亭,夜晚的旅魂在月色的陪伴下飞翔,既是对英雄精神的追忆,也是对历史长河中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悟。这一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宏大主题紧密相连,达到了情感与意境的高度统一。
整体而言,《厓门吊古》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深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吊古抒怀之作中的佳品。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前身本同社,宿业独临边。
一悟镜空老,始知圆泽贤。
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
不似欧阳子,空留六一泉。
众人事纷扰,志士独悄悄。
何意琵琶弦,常遭腰鼓闹。
三杯忘万虑,醒后还皎皎。
有如辘轳索,已脱重萦绕。
家人自约饬,始慕陈妇孝。
可怜原巨先,放荡今谁吊。
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
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
忧来自不寐,起视天汉渺。
阑干玉绳低,耿耿太白晓。
今岁秋阳晒人死,今宵秋月呼人起。
月光如水澡吾体,月色如霜冻吾髓。
老夫畏热如于菟,平生爱月如冰壶。
望舒可客不可孤,曲生可亲不可疏。
更招玉兔金蟾蜍,同酌山杯煮涧蔬。
来朝秋阳再作恶,今夕秋光且行乐。
遮莫参横并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