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本同社,宿业独临边。
一悟镜空老,始知圆泽贤。
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
不似欧阳子,空留六一泉。
前身本同社,宿业独临边。
一悟镜空老,始知圆泽贤。
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
不似欧阳子,空留六一泉。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次韵聪上人见寄》。诗中蕴含了深厚的禅理和哲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味。
"前身本同社,宿业独临边。" 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因缘的回顾与反省,意指在过往的生命中,本应与他人共处于同一佛法团体,而自己却独自一人守望在世间的边陲之地。这不仅是对个人宿命的感慨,也揭示了作者对于轮回与解脱的深刻理解。
"一悟镜空老,始知圆泽贤。" 这两句诗则转向内心的顿悟,通过“镜空”比喻心境的澄明,指出只有当一个人领悟到万象皆空虚之时,才能真正认识到那份超然物外的智慧和德行。
"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宁谧,以及对世间纷争的超脱。"归心"意味着回归到本真之心,而"忘犊佩"则是将世俗的荣华富贵抛诸脑后;"生术寄羊鞴"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万物之间关系的和谐态度。
最后两句 "不似欧阳子,空留六一泉。" 以欧阳修(欧阳子)为对比,指出自己与之不同。苏轼不愿像欧阳修那样留下世间名声,而是选择了心灵的自在和超脱。"六一泉"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清泉,或是某种特定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苏轼对于生命、禅理、以及个人修养的独到见解,既有对往昔宿命的感慨,也有对未来超脱世俗的期待。
一枝梅折孤山麓,冷浸铜瓶汲朝渌。
即此便是逋仙魂,变现花前貌如玉。
此花祇合先生诗,便著言诠都绝俗。
玉潭妙手为写真,五百年前阅风烛。
石几生云气尚温,吟眸点漆神逾足。
一童一鹤犹依依,讵是无情抛骨肉。
妻梅谩语如可凭,清供家山问谁录。
后人但赏疏影诗,谁知别有相思曲。
老去高情寄托深,几株留伴坟前竹。
何当唤起图中人,茗话寒宵瀹甘菊。
阖闾葬后十余年,越人发之但空冢。
至今虎丘寺法堂,大佛三尊俨然奉。
生时役众人力耗,金精下藏虎上垄。
祖龙贪凿更致虎,银池铜棺费太冗。
金玉凫雁翔地中,虚上实下谤詾詾。
忽化为寺又千载,法当枯瘦消臃肿。
如何吴人风转侈,厥光如火艳锦拥。
万贿毕致先广闽,百技争陈到偶俑。
空令四民闲无职,秉烛来游织疑蛹。
駴心荡魄夫为乐,六月不炎走怂恿。
必有饥寒为受之,所好在尽吾其恐。
古悃愊吏久不闻,眼中靡靡兹较重。
九州懋迁总货宝,一郡输之无乃勇。
谁其作者谁救之,纵使佛来足亦踊。
迁延笑顾应真虎,惟尔不食故不竦。
《虎丘寺》【清·朱筠】阖闾葬后十余年,越人发之但空冢。至今虎丘寺法堂,大佛三尊俨然奉。生时役众人力耗,金精下藏虎上垄。祖龙贪凿更致虎,银池铜棺费太冗。金玉凫雁翔地中,虚上实下谤詾詾。忽化为寺又千载,法当枯瘦消臃肿。如何吴人风转侈,厥光如火艳锦拥。万贿毕致先广闽,百技争陈到偶俑。空令四民闲无职,秉烛来游织疑蛹。駴心荡魄夫为乐,六月不炎走怂恿。必有饥寒为受之,所好在尽吾其恐。古悃愊吏久不闻,眼中靡靡兹较重。九州懋迁总货宝,一郡输之无乃勇。谁其作者谁救之,纵使佛来足亦踊。迁延笑顾应真虎,惟尔不食故不竦。
https://shici.929r.com/shici/pplD8WpG9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