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封疆六千里,荆门岩峦十二背。
南标铜柱北虎牙,天险城边古西塞。
江山如故名尚存,形势虽强国何在。
水流三峡无古今,月照孤城几兴废。
吴蜀英雄空战争,屈宋风骚谩悲慨。
但愿时清塞不尘,楼上芳尊日相对。
楚国封疆六千里,荆门岩峦十二背。
南标铜柱北虎牙,天险城边古西塞。
江山如故名尚存,形势虽强国何在。
水流三峡无古今,月照孤城几兴废。
吴蜀英雄空战争,屈宋风骚谩悲慨。
但愿时清塞不尘,楼上芳尊日相对。
这首诗《楚塞楼》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楚国边界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首先,诗人以“楚国封疆六千里,荆门岩峦十二背”开篇,用广阔的地理背景勾勒出楚国的辽阔疆域,同时通过“十二背”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山峦连绵起伏的壮丽景象。接着,“南标铜柱北虎牙,天险城边古西塞”两句,进一步点明了楚国边界的标志性地点,铜柱和虎牙分别象征着南北方的边界标志,而古西塞则强调了这一区域的军事战略地位。
随后,“江山如故名尚存,形势虽强国何在”两句,诗人将目光从宏观的地理转向历史的变迁,表达了江山依旧,但昔日强盛的国家已不复存在的感慨。紧接着,“水流三峡无古今,月照孤城几兴废”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更迭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沧桑感。水川三峡,无论古今,其形态不变;而月光下的孤城,则见证了无数兴衰更替。
最后,“吴蜀英雄空战争,屈宋风骚谩悲慨”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与文学巨匠,指出他们虽然留下了辉煌的战争与文学成就,但最终都化为了历史的尘埃。这不仅是对英雄主义的反思,也是对文学价值的深刻探讨。
整首诗以楚塞楼为题,不仅描绘了楚国边界的壮丽景色,更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英雄主义与文学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每思南涧一凄然,不见风骚二十年。
子厚犹能记先友,审言且喜有家传。
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
海内可能无法眼,直须参取祖师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