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开后雨冥绵,寒食清明又一年。
胜赏挨排三月朔,嫩晴将息百花天。
水光山色供图障,燕语莺声助管弦。
我自吟边闲拄颊,笑人陌上拾花钿。
海棠开后雨冥绵,寒食清明又一年。
胜赏挨排三月朔,嫩晴将息百花天。
水光山色供图障,燕语莺声助管弦。
我自吟边闲拄颊,笑人陌上拾花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宴饮图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营造出一个和谐而生机勃勃的氛围。开篇“海棠开后雨冥绵”,通过对海棠花开放后的描述,以及连续的小雨,渲染出一种湿润温柔的春天气息。紧接着,“寒食清明又一年”则点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胜赏挨排三月朔”,诗人以“胜赏”二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与欣赏,而“挨排三月朔”则具体描绘了宴饮时节的选择,突出了季节感和仪式感。“嫩晴将息百花天”,这里的“嫩晴”形容初春的晴朗天气,“将息”意味着即将到来的休憩,而“百花天”则是对美好景致的总称,展现了大自然的繁盛与和谐。
“水光山色供图障”,诗人以“供图障”形容这场景如同画中美景,可以想象到宴饮之处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水面和多彩的山峦,宛如一幅动人的山水画。“燕语莺声助管弦”,“燕语”与“莺声”相结合,不仅传达了春日鸟鸣之美,也映衬出音乐之中蕴含的情感深度。
“我自吟边闲拄颊”,诗人以第一人称“我”字入诗,展现了一种亲切与私语的感觉。“笑人陌上拾花钿”,最后一句通过对“笑人”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愉悦的心境,而“陌上拾花钿”则是对人物行为的一种细腻刻画,彰显了诗中主角的悠闲自得。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通过对春日宴饮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的感悟和享受。
弃此千里地,唐山一省同。
万雾倚天际,清浊与海通。
广野浑无垠,民番各喁喁。
不设官兵守,其患将无穷。
南划虎尾溪,北踞大鸡笼。
卒足四百名,分汛扼要冲。
台北庶不虚,全郡势自雄。
晏海最上策,犹豫误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