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人闲春昼长,了然物我两相忘。
薄披明月归诗肆,细切清风入醉乡。
蜡味溪山闲里嚼,齑羹松竹静中尝。
把琴弹破世间事,净几明窗一炷香。
地僻人闲春昼长,了然物我两相忘。
薄披明月归诗肆,细切清风入醉乡。
蜡味溪山闲里嚼,齑羹松竹静中尝。
把琴弹破世间事,净几明窗一炷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地僻人闲春昼长,了然物我两相忘”表达了诗人在偏远之地度过悠长的春日,与世间万物之间达到了心灵上的相互遗忘,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
接着,“薄披明月归诗肆,细切清风入醉乡”写出了夜晚在明月下回到书房,或许是酒楼中的情景。诗人似乎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也可能是在饮酒中寻找一份逃避现实的快乐。
“蜡味溪山闲里嚼,齑羹松竹静中尝”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细腻描绘,蜡烛般的山色与轻嚼之间的清泉,都是在安静中品味到的美好。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融入感。
最后,“把琴弹破世间事,净几明窗一炷香”则展现了诗人通过音乐来抒发胸中的块垒,将尘世间的一切纷争与烦恼都通过琴声驱散。同时,一个干净的几案、一扇明亮的窗户以及一炷清香,都成为了他超脱尘世、达到心灵宁静的手段。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以及对自然美好和精神世界的深刻体悟。
忆昔舟泊湘江时,青天皓月流素辉。
美人骑龙上天去,游魂夜半招不归。
兴来一饮三百斛,醉倒肯惜千金挥。
孤鸾随影秋水碧,鹧鸪叫入苍云飞。
凉飙飒飒似鸣籁,翠雾漠漠如张帏。
胸中气吐万菡萏,笔底势走千明玑。
飙车摇摇渺何许,疑是柱头丁令威。
风流云散世已远,萧条遗墨人间稀。
眼前俯仰即千载,底问谁亡复谁在。
我来见画如见人,往事悠悠付深慨。
挂之高堂素壁中,老气凛凛回长风。
狂歌起舞还自惜,笑看白日行青空。
昔余驻兰阴,颇得溪山趣。
日上东峰亭,遥望水东注。
别去曾几何,重来已迟暮。
一时同游者,大半发垂素。
亦或卧空坟,翳彼梅花树。
因之念所思,倚阑聊四顾。
安知游目时,翻是伤心处。
咄兹露电身,谁似金石固?
此生总满百,会合能几度。
独有溪上山,年年只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