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峰铺岭犹青翠,色与平林了不殊。
稍待染成红数点,始知格调有高孤。
缬峰铺岭犹青翠,色与平林了不殊。
稍待染成红数点,始知格调有高孤。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枫叶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枫叶从青翠到红艳的变化过程,以及其独特的格调。
首句“缬峰铺岭犹青翠”,描绘了山岭上枫叶未变红时的青翠之色,如同精美的织物铺展在山岭之上,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受。这里的“缬”字,既指出了枫叶的颜色特点,也暗示了枫叶排列的有序之美。
次句“色与平林了不殊”,将枫叶的颜色与周围的平林相比较,强调了枫叶颜色的独特性,并且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整体美。
后两句“稍待染成红数点,始知格调有高孤”,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稍待”二字,巧妙地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变化的过程,随着季节的更迭,枫叶逐渐由绿转红,最终呈现出几抹鲜艳的红色。这不仅描绘了枫叶色彩的变化,更是寓意着生命中不同阶段的转变和成长。而“格调有高孤”则表达了枫叶在色彩变化中的独特气质和高雅格调,暗示了即使在变化中也能保持自我,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枫叶色彩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体成长和自我价值追求的哲思。
心蟾光朣朣,性静湍不起。
悠哉小天地,万化渺无蒂。
清苕半洚水月庵,碧蟾夜夜先清涵。
曩曾借榻坐凉树,细数秋毫窥夜潭。
犹来清圆捉不得,何地容兹老豪逸。
脩名与月俱不死,衮衮东流几时息。
乡来万州赋此诗,寥寥百岁无此奇。
诗在天西锦官寺,珠璧照人觉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