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东山路,松林一望中。
芙蓉争弄日,杨柳半凋风。
我到吟何比,人閒兴偶同。
只宜携妓饮,名宦付诸公。
指点东山路,松林一望中。
芙蓉争弄日,杨柳半凋风。
我到吟何比,人閒兴偶同。
只宜携妓饮,名宦付诸公。
这首诗描绘了东山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指点东山路”,以一个动作引出对东山的探索,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接着,“松林一望中”描绘了广阔的松树林景致,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芙蓉争弄日”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在阳光下竞相绽放的景象,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杨柳半凋风”则通过杨柳的凋零与微风的交织,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
“我到吟何比”表达了诗人到达此地时内心的感慨,似乎在寻找一种与自然和谐共鸣的表达方式。“人閒兴偶同”则点明了诗人在此找到了与自然相契的乐趣,与世无争,心灵得到了释放。
最后,“只宜携妓饮,名宦付诸公”一句,既是对当前情境的描述,也流露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更愿意与知己共赏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