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夕》
《夕》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早驻休人力,迟眠验物情。

孰非惕息所,敢令满盈生。

半玦冰蟾挂,一湾银渚横。

旌门陈事例,铙鼓又喧鸣。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句“早驻休人力”,以“早驻”点明时间,暗示日落之时,人力应停止劳作,享受片刻宁静。“休人力”则表达了对劳作的尊重与对休息的向往。次句“迟眠验物情”,通过“迟眠”这一行为,观察万物的作息规律,暗含着对自然界秩序的敬畏与理解。

“孰非惕息所,敢令满盈生。”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在“孰非”中,诗人提出疑问,似乎在探讨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应轻易地让事物过度饱满或充满,以免失去平衡与和谐。

接下来的“半玦冰蟾挂,一湾银渚横。”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月亮比作“半玦”,描绘出月牙形的月亮挂在天边的情景;而“一湾银渚横”则描绘了一片银白色的水域横卧在视野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感。

最后,“旌门陈事例,铙鼓又喧鸣。”这两句转而描绘了某种仪式或庆典的场景。在“旌门”之下,陈列着过去的规矩与经验(“陈事例”),而在仪式进行中,伴随着“铙鼓”的喧鸣,似乎在宣告着某种传统或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乃至宇宙秩序的感悟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与文化价值的珍视。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于公宅

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致兴乃在是,缿筒安足论。

孝妇不能救,祭致身后恩。

史迁无卓识,猥称多活人。

姑息亦甚易,咸当高大门。

弼教之谓何,舜宜肯吾言。

(0)

望锤峰作歌

晚热宁不欲寻凉,心中却幸农夫庆。

肩舆西岭上绝顶,锤峰东望遥相当。

天风吹寒飒衣袂,攀陟虽炎爽此际。

乃知得逸恒于劳,玉柱亭亭况佳致。

亭亭玉柱几千秋,风月与侣鹿豕俦。

而今遍野田庐稠,亦复台榭供清游。

古人曾经到此不,锤峰笑道非所求。

(0)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0)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0)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0)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